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b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类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加、血小板生成受损的疾病。由于自身免疫耐受的打破,从而导致针对血小板以及巨核细胞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慢性ITP的主要发病机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能够在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群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报道骨髓(BM)-MSCs的异常生物学特征和免疫学特性。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研究慢性ITP患者BM-MSCs和正常对照BM-MSCs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差异,为探讨慢性ITP患者BM-MSCs是否存在异常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亦为慢性ITP的发病机制研究探讨新思路。方法:(1)采用贴壁、传代培养的方法从慢性ITP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组织中获取相对纯化的MSCs,除了采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外,还设立了添加bFGF、EGF和ITS这三种额外添加物(addition supplements, AS);(2)倒置显微镜观察BM-MSCs的形态特征;(3)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的BM-MSCs表面标志;(4)定向诱导BM-M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进行相应染色,比较成脂、成骨的分化潜能;(5)测定BM-MSCs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6)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BM-MSCs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7)建立BM-MSCs与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共培养体系,比较研究BM-MSCs对PHA活化的PBMCs细胞的增殖、分泌TNF-α、 IFN-γ和IL-10的影响;(8)建立BM-MSCs与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BM-MSCs对CD4+T细胞向CD4+CD25+CD1271ow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的能力。结果:(1)成功培养并获取高纯度的慢性ITP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采用普通培养基培养,慢性ITP患者BM-MSCs与正常BM-MSCs存在形态学差异,正常BM-MSCs细胞体积小、纤细、呈长梭形,规则排列生长;ITP患者BM-MSCs细胞扁平且体积较大,呈短梭形、多角形、不规则形,边缘不整齐。AS能够改善ITP患者BM-MSCs形态异常,与正常BM-MSCs无明显差别。(3)ITP患者BM-MSCs与正常对照BM-MSCs均表达CD73、CD105和CD90,均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不表达CDllb、CD14和CDl9。(4)ITP患者BM-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能力与正常BM-MSCs相比未见明显差异。(5)ITP患者BM-MSCs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AS处理能够减少BM-MSCs的凋亡水平,此时ITP患者同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7)ITp患者BM-MSCs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正常来源PBMCs增殖,但与正常BM-MSCs相比能力下降。ITP患者BM-MSCs抑制PBMCs对IFN-γ、TNF-α的分泌,但是促进PBMCs分泌IL-10的能力相比正常BM-MSCs下降。(8)ITP患者BM-MSCs诱导正常来源CD4+ T细胞分化为Treg的能力与正常BM-MSCs相比降低。结论:慢性ITP患者来源的BM-MSCs增殖能力受损,形态异常以及过度凋亡,而这些缺陷可以被改良的培养条件矫正。慢性ITP患者BM-MSCs与正常来源的BM-MSCs相比有着相同的免疫表型和相似的分化成骨成脂能力。然而慢性ITP患者来源的BM-M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和诱导Tregs的能力相比正常来源的BM-MSCs明显下降。这些研究发现提示了慢性ITP患者BM-MSCs存在一定缺陷,可能与慢性ITP的发病相关。背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随多种免疫异常,包括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凋亡抵抗。白介素7 (Interleukin-7, IL-7)是由非骨髓来源的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能够维持静息CD4+T细胞和CD8+T细胞稳态的一类重要细胞因子,在T细胞清除时血浆以及组织中的IL-7水平会明显升高。而且IL-7也能够维持未成熟B细胞的存活并在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想确定IL-7对ITP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和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NCs)的作用。方法:(1)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细胞表面IL-7α的表达;(3)通过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IL-7对PBMCs和BMNCs细胞增殖的作用;(4)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IL-7对血小板、PBMCs和BMNCs的凋亡影响。结果:通过ELISA检测,我们发现ITP患者外周血血浆IL-7水平低于正常对照,与是否用药无关,与患者血小板水平正相关;疾病缓解后IL-7表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骨髓血浆中IL-7在ITP与患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区别。ITP患者和正常对照CD4+T细胞表面IL-7Rα表达水平没有差异。体外刺激实验显示IL-7上调了ITP患者自体血小板的凋亡,促进外周以及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促进了IFN-γ、TNF-α和IL-10的分泌,抑制CD8+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论:ITP患者体内IL-7水平降低,同时对于淋巴细胞的作用同正常对照相比存在异常。由于IL-7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凋亡耐受并且具有促炎作用,我们推测IL-7在ITP患者血浆水平的降低可能是由于促炎作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引起。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4例,将采用硬膜外麻醉的作为A组,将采用气管
蛋白酶体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病理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及目的:腹主动脉瘤(AAA)是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并且随着人群平均年龄日趋增加,AAA的发病率渐呈增高趋势。AAA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