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碳量子点传感器的设计及其对药物检测的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残留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分析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碳量子点是一种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单分散“零维”碳纳米材料,拥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光学稳定性、水溶性、生物相容性等优势。相比较于常规的金属半导体量子点以及有机染料,“绿色”碳量子点的制备原料通常是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由于其原料丰富、制备过程简单、光学性能出色且不涉及强酸及有机溶剂的使用,因此它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大规模的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当中。本文以碳量子点为基础制备荧光传感器,用于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将生物质材料芒果皮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碳量子点并进一步改性。将所检测的硝磺草酮作为目标分子,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功能单体,加入正硅酸乙酯用于构建聚合结构,通过溶胶凝胶法一步制备得到具有特异性选择的荧光传感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考察pH、激发波长、溶剂等条件对荧光传感器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将荧光传感器应用到玉米样品中硝磺草酮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5-3000 nmol/L,检出限为4.7nmol/L,回收率为91.4%-96.2%,相对标准偏差为3.2%-6.1%。以生物质材料百香果皮为主要碳源,采用微波法辅助合成碳量子点。分别以碳量子点和稀土元素铕为荧光组分,四环素为模板分子合成具有高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比率荧光传感器。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考察以及对合成过程进行了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等测试手段分析材料性能。深入研究了荧光传感器的作用机理、选择性等,最后应用荧光传感器检测牛奶中四环素的含量。对四环素的检测在浓度为25-2000 nmol/L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9 nmol/L,回收率为95.8%-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1.5%-3.6%。利用生物质材料葵花籽皮为主要碳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碳量子点。以二甲硝咪唑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来作为识别目标分子的功能单体,添加偶氮二异丁腈用于引发,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交联模板分子以及功能单体形成共聚物,碳量子点作为荧光组分合成具有高度特异性选择和响应灵敏的限进荧光传感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等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猝灭机理,选择性和结合时间等。最后利用荧光传感器检测鸡蛋中二甲硝咪唑的含量,线性范围为50-5000 nmol/L,检出限为16.2 nmol/L,回收率为94.6%-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2.7%-5.4%。
其他文献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干部一标杆,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才能立起标杆、树好榜样。"宁夏区税务局党委书记马建民以普通党员身份在参加
目的:辐射损伤防护一直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医学问题,研制安全有效的辐射防护药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理想的抗辐射药物应具备高效低毒、质量稳定、服用方便的特点,目前国内
会议
2019年10月10日,秋风送爽,阳光明媚。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街道运动公园小区,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砰砰砰……"彭水不动产登记中心年轻党员贺永东和同事王鸿
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是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来源。随着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成为燃煤电厂面临的重要任务。由于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与多种生产参数相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气凝胶因其多纳米孔隙、密度低、隔热性能好等特点,在各种生活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航天器的隔热领域应用前景尤为广阔。但是气凝胶存在力学性能差,比较
当前,全球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是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举措。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
在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的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通过研究国内外诸多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在其成长历程中难免会遇到多种多样的财务风险,管理者如果没有对其投入足够的关注的话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会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生产经营以及财务情况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以此来制定有针
企业通过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客观的层面上看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目前国内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压力逐渐增大,通过对我国各
地铁大厦采用框架-核心筒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结构高度195.1m。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及布置、基础设计、预应力转换大梁设计、抗震设防性能化目标设计、型钢柱设计及主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逐步实现,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探寻中华民族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关乎时代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华文明有多久远?如何起源?怎样形成?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界、公众的关注焦点,也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与考古工作者有责任“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