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黄霉素产生菌FS80的诱变选育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patulum)FS80-1为出发菌株,采用UV-LiCl进行复合诱变,经过三轮选育获得高产突变株GM120-43,经重氮盐显色法检测,其产灰黄霉素能力达到89496μg/g,与出发菌株FS80—1相比提高了80.04%,遗传稳定性良好。以UV-LiCl复合诱变获得的突变株GM120-43为出发菌株,采用半导体激光和CO2激光进行诱变,分别获得突变株LD100-1和C1448-1。突变株LD100-1经遗传稳定试验后,产灰黄霉素的效价达到119766μg/g,比出发菌株GM120-43提高了22.58%。由CO2激光诱变获得的突变株C1448-1经遗传稳定性试验后,产灰黄霉素的效价低于出发菌株GM120-43。对突变株LD100-1进行固体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如下:碳源基质为晚籼米;氮源为NaNO3;培养基固形物的料水比以1:0.75为宜;灰黄霉素合成的前体氯化物以单加NaCl为宜,且Cl-浓度为0.188 mol/L是较适宜的;采用液体液体种子液接种,菌龄以44 h,接种量为10%为宜。通过培养条件优化之后,LD100-1产灰黄霉素效价达162233μg/g,比未优化之前提高了39.16%。   将出发菌株FS80-1及突变株GM120-43、LD100-1的大米孢子培养物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采用HPLC对提取液中灰黄霉素含量进行检测,比较HPLC和重氮盐显色法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FS80-1、GM120-43和LD100-1产灰黄霉素能力分别为43511μg/g、91858μg/g和105423μg/g,HPLC的检测结果比重氮盐显色法检测结果稍微偏低。   提取突变株GM120-43、LD100-1和出发菌株FS80-1的基因组DNA,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18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到的18S rDNA测序并比对,发现突变株GM120-43和LD100-1两者之间的序列差异性很小,只是个别碱基不同,而与FS80-1相比有多处碱基存在差异,其中有三个区域序列差异性较大。   对出发菌株FS80-1及突变株GM120-43、LD100-1液体发酵中装液量以及α-淀粉酶酶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黄霉素产生菌——展青霉对氧气的需求量很大,250mL三角瓶装30 mL的发酵液为宜。同时检测发现,突变株GM120-43在发酵3 d时,产α-淀粉酶酶活力最高,酶活力可达到82.3 u/mL。发酵结束后,镜检发现,相对出发菌株FS80-1和突变株LD100-1而言,突变株GM120-43产分生孢子量教少,发酵产灰黄霉素效价比出发菌株FS80-1及突变株LD100-1高。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的研究是材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热学、电学、力学和化学性能,因此如何将纳米材料与聚合物材料充分混合制备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引起了广泛的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stemcells,SSCs)是成年雄性动物曲细精管中唯一能进行终生自我更新的一类二倍体永生细胞群。精原干细胞首先能够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的生殖细胞,并
  本文结合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氯乙烯装置的改造情况,通过对国内外技术的认真对比,在以往改造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改造的总体思路;并重点对该装置的核心设备-氧氯化反应
水稻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是深入研究基因功能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而水稻品种转基因成功与否以及转化率的高低除了受外界环境影响之外,基因型是最大的限制因子。粳稻品种高效率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体系已经成熟并广泛运用,但籼稻品种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对粳籼稻遗传背景差异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定位和分离到提高水稻组织培养能力的基因。利用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方法能在适当的遗传群体
本文模拟单一酸雨、单一Cu2+或Cd2+及酸雨-Cu2+、酸雨-Cd2+复合胁迫处理马尾松,研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马尾松种子的萌发率及根长抑制指数;幼苗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幼苗的SOD活性、
蜱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体表寄生虫,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它们叮咬吸食宿主血液,传播疾病,直接或间接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成为倍受关注的公共卫生课题。   本课题研究于2009年9
生产调度在市场驱动的环境中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调度在敏捷性、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度处于企业运营的核心位置,是企业信息集成和任务集成的
学位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 or scab)是小麦(Triticum aest ivum)和大麦(Hordeum vulgare)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和西北麦区也多次发生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