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抗病性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引起的荔枝霜疫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简便、最安全和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但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研究还较少。本研究筛选出强致病力的荔枝霜疫霉菌株,建立了合适的荔枝霜疫病接种方法,测定了27个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为荔枝霜疫病抗病品种选育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强致病力荔枝霜疫霉菌株的筛选:测定了43株荔枝霜疫霉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菌株15GDCHr23的致病力最强,接种后72h的病斑直径为14.47±1.47mm;有2个菌株致病力很弱,果实上接种72h仍不形成病斑。2.荔枝霜疫病合适接种方法的建立:综合比较4种接种方法,喷雾接种和浸泡接种均为多点发病,病情发展快而且严重,难以区别侵染过程;菌块接种虽是单点发病,但接种体定量不准;点滴接种的接种量和接种浓度均可以准确定量,单点发病且易观察扩展过程,因此,点滴接种被作为抗病性测定的接种方法。以不同接种浓度和不同接种量的孢子囊悬浮液点滴接种,当接种量设定为20μl;其中,浓度为1×10~3个/ml孢子囊时,发病偏轻,接种后72h的发病率仅为73.3%,病斑直径为13.67±0.11mm;浓度为1×10~4个/ml孢子囊时,发病适中,接种后72h的发病率为84.4%,病斑直径为17.37±2.12mm;浓度为1×10~5个/ml孢子囊时,发病偏重,接种后72h的发病率高达100%,病斑直径为29.10±2.23mm。这些结果表明,点滴接种的接种量和接种浓度都可以定量,能够充分反映发病过程,因此,点滴接种是抗病性测定较为合适的接种方法。3.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鉴定:用强致病力菌株15GDCHr23,接种浓度为1×10~4个/ml孢子囊、接种量为20μl、病情调查时间为接种后72h的点滴接种方法测定了27个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以发病率40%为抗感划分阈值建立了基于发病率的6级抗病性评价标准,建立了5级病情分级标准并以病情指数40为抗感划分阈值建立了基于病情指数的6级抗病性评价标准。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7个荔枝品种中没有免疫、高抗和中抗的品种,只有1个低抗品种,即井岗红糯(发病率36.7%,病情指数28.1),其余的26个供试品种都是感病品种。
其他文献
利用纳米铁降解水中的氯代有机物是一项应用很广的环境修复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纳米铁被水腐蚀产生的氢气对氯代有机物进行催化加氢脱氯,研究表明:在纳米铁中引入具有催化加氢
APQP称为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架构化的方法,用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并保证其所包含的步骤完全达到顾客满意。DFMEA称为产品设计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一种在产
贾平凹的《秦腔》是一部21世纪的寻根之作。面对新世纪中国乡村发展中的现实困境,他再度踏上寻根之旅,成功地建树了故土的父亲意象:生命父亲(夏天义)、文化父亲(夏天智)、上帝父亲(引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将以更快的连接速度、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低的运营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和更加完美的体验。然而,随着5G新的网络构架演进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其
随着朔黄铁路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列车密度增大,轴重增加,铁路基础设施病害增多;而重载铁路大运量、大密度的运输,留给基础设施检修的时间十分有限,运输与维修的矛盾凸显。为了
目的探讨右归胶囊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收治的精液异常不育症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互联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控运维平台通过对实时运行数据的采集、计算、处理、分析、存储,结合天气状况对发电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建立业务专家知识库,实现一键体检、自动巡检等
近几年来,在我国范围内数字城管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存在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与阻碍。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寻求一种适宜的城管模式,成为
公交IC卡数据是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数据资源,但囿于传统分析方法和一票制数据质量问题,其应用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在研究大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分析方法差别的基础上,依托
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崛起,人们才惊奇地发现爱伦·坡笔下的怪诞颓废的病态现象已构成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一大景观。非理性主义诊断法的运用,透视出被荒谬现实扭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