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引起的荔枝霜疫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简便、最安全和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但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研究还较少。本研究筛选出强致病力的荔枝霜疫霉菌株,建立了合适的荔枝霜疫病接种方法,测定了27个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为荔枝霜疫病抗病品种选育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强致病力荔枝霜疫霉菌株的筛选:测定了43株荔枝霜疫霉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菌株15GDCHr23的致病力最强,接种后72h的病斑直径为14.47±1.47mm;有2个菌株致病力很弱,果实上接种72h仍不形成病斑。2.荔枝霜疫病合适接种方法的建立:综合比较4种接种方法,喷雾接种和浸泡接种均为多点发病,病情发展快而且严重,难以区别侵染过程;菌块接种虽是单点发病,但接种体定量不准;点滴接种的接种量和接种浓度均可以准确定量,单点发病且易观察扩展过程,因此,点滴接种被作为抗病性测定的接种方法。以不同接种浓度和不同接种量的孢子囊悬浮液点滴接种,当接种量设定为20μl;其中,浓度为1×10~3个/ml孢子囊时,发病偏轻,接种后72h的发病率仅为73.3%,病斑直径为13.67±0.11mm;浓度为1×10~4个/ml孢子囊时,发病适中,接种后72h的发病率为84.4%,病斑直径为17.37±2.12mm;浓度为1×10~5个/ml孢子囊时,发病偏重,接种后72h的发病率高达100%,病斑直径为29.10±2.23mm。这些结果表明,点滴接种的接种量和接种浓度都可以定量,能够充分反映发病过程,因此,点滴接种是抗病性测定较为合适的接种方法。3.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鉴定:用强致病力菌株15GDCHr23,接种浓度为1×10~4个/ml孢子囊、接种量为20μl、病情调查时间为接种后72h的点滴接种方法测定了27个荔枝品种对荔枝霜疫病的抗病性;以发病率40%为抗感划分阈值建立了基于发病率的6级抗病性评价标准,建立了5级病情分级标准并以病情指数40为抗感划分阈值建立了基于病情指数的6级抗病性评价标准。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7个荔枝品种中没有免疫、高抗和中抗的品种,只有1个低抗品种,即井岗红糯(发病率36.7%,病情指数28.1),其余的26个供试品种都是感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