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an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实行住房保障、提供公共住房是政府及社会全体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实行住房保障不仅是为了保护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也是为了其他人的福利最大化。对于一个不断走向富裕、不断走向公正的社会而言,人人享有适宜的住房是全民性的社会生存权利。   人类社会发展表明,居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足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出现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常住人口和非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广大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与具有适宜住房标准的住房价格之间出现巨大落差。政府连续出台多项关于住房建设的有关政策,以满足各个群体对住房的需求,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政策的核心内容。然而,短时期、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规划、分配、管理等方面都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包括出现不同社会阶层居住分离的特征、公共设施的供应水平和质量低下等等。因此,改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并不是简单地盖几栋房子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对城市空间资源的重新分配。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规划实践中更多地从社会视角出发,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住房保障,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认真思索的问题。   作为针对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规划与设计应对策略的专题性研究,论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的规划设计经验,通过土地利用、公共住房的规划与设计、建造的法律规范和标准等住房技术政策方面的横向对比,得到如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干预的启示。随后,论文回顾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历史进程,深入探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性,即快速城市化在居住建设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推动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初步构建了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机制的框架。接下来,论文以南京为样本城市,对2002-2009年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进行汇总、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和居住主体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区位、规划布局、单体设计等层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南京保障性住房呈现的空间特征和居民生活过程中的困难,剖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保障性住房在规划和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前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论文分别从规划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要素体系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协调发展的技术政策建议和建设标准;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规划选址、强度控制、具体规划要素以及单体设计等应对策略;并汇总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导则,有助于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效实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最后,论文提出率先实行工业化建造、建立公众参与的规划设计、走循环经济之路以及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等保障性住房的未来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地域性建筑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但是在目前全球建筑创作趋同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地域建筑的特色还停留在外表皮的包装上,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学位
矿产资源是维系人类生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化基础。矿业城市大多依矿而建,它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
在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更新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展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生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武汉天地历史建筑再生为例展开讨论,研究多样化价
学位
面临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革等诸多因素,很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损毁的命运,“千城一面”的营建模式使得传统的村落文脉难以再延续,而渭北早原的村落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论文以渭
地域建筑创作是建筑学界讨论甚广的建筑议题之一,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与大多数关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不同,本文侧重于讨论当代地域创作的比较,并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发地下空间越来越成为解决地面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逐渐地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也发现了其具有的一些空间环境上的问题,由此引发了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