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的研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诺贝特(FB)自乳化胶囊是以非诺贝特为模型药物,结合自乳化技术,研制而成的硬胶囊形式的自乳化制剂。 研究中,比较了UV和HPLC对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建立了紫外可见光分光度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的分析方法。 实验中采用低温稳定性实验确定载药量,并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助乳化剂的用量,通过乳化后乳滴的粒径大小以及体外溶出度实验确定了自乳化相(SEDDS相)的处方。分别采用PH102、PH110和乳糖对SEDDS相进行了吸附固化,通过考察制粒颗粒的得率、休止角、压缩度等指标确定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的处方为FB 11.4%、RH40 22.8%、H5 22.8%、PVP 2.8%、PH110 40%、SiO2 0.2%。 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的体外溶出度实验。用该方法讨论了处方因素,工艺因素以及溶出介质对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影响。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与已上市的微粉化非诺贝特制剂的溶出度比较表明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与微粉化力平之的溶出曲线较为相似(f=55.82)。释药模型拟合表明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的释放符合Weibull分布。 通过含量限度、性状、装量差异、溶出度等指标对实验室制剂(07122501、07122502、07122503)进行了质量控制,验证了制备工艺的可行性。三批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表明制剂在低温(4℃)、高温(60℃,40℃)、冷热循环(4℃,37℃)、高湿(25℃、RH90±5%)、光照(4500lx±500xl)条件下质量较为稳定,说明处方的组成较为合理。
其他文献
造血干细胞是形成各种血细胞之源,能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可以重建人体内的造血功能,在治疗恶性肿瘤、白血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各种来源的造血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