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坡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麓谷高新区文轩公园为例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区坡地公园是具有生态修复、运动健身、审美及自然科学教育等功能的一类城市公园,其特殊的地形条件以及多变的场地现状,导致坡地公园景观的开发相对较后,如能更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坡地资源,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人多绿地面积少的矛盾,同时还能够为城市创造出新的绿地景观,因此坡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根据对坡地及公园两大因素的现状研究,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入手,对城区坡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将长沙市麓谷高新区文轩公园作为实践案例研究对象,进行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期能将此基础上的研究结果应用到坡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以促进城区坡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根据坡地公园的特点、城区公园的发展趋势,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坡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及经典案例研究。通过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国内外坡地公园研究现状、坡地公园规划设计,重点研究坡地公园相关理论与方法在现代城区坡地公园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明确坡地公园的性质是一类强调以生态修复为主,兼具运动、审美及自然科学教育的一类城市公园,并以此为主旨确定坡地公园的规划定位与布局。(2)场地分析及规划思路探索。以文轩公园为例,从自然资源、地形地貌、交通状况、文化底蕴及服务人群入手,综合分析出麓谷高新区文轩公园地形复杂且生态承载薄弱,周边居民缺乏休闲绿地的场地现状。明确生态优先、坡地修复为主、同时遵循公园设计规范,并满足周边需求的设计思路,确定麓谷高新区文轩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3)利用生态修复学原理,构建坡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进行排序,得出12个指标层中生态可持续性制约性最强,安全实用性与美观性次之的结论,这说明在规划设计中,首先考虑生态修复设计、坡地处理、植物配置等重要因素,其次还应注意植被修复、环保设施等较重要因素。另外,利用绝对评定法,将坡地公园各分区规划设计价值进行估值分析,得出公园各区有2个一级价值,3个二级价值,1个三级价值的规划设计区域。(4)规划设计案例实践研究。逐层分析本文案例文轩公园的总体规划、重要景观节点设计、基于坡地特色的景观运用、植物景观设计等,得出本案例从规划定位上突出了生态修复为原则,从坡地特色运用上对坡度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生态护坡手段,设计眺望台,并详细设计了植物搭配与特色植物区。由此得出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理论结果指导案例实践是科学可行的,这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同类坡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国家之一,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区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与影响范围扩大,随着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风险加大,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脆弱性作为风险的核心要素,反映一个地区受到洪涝灾害不利影响的程度和减轻洪涝灾害不利影响的能力,是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状况的重要要素。本研究分别从狭义、中义和广义三个范畴界定脆弱性,将洪涝灾害发生前的地区潜在脆弱性定义为狭义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美术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现阶段在网络的高效传播中是需要创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美术教学的路径也层出不穷,MOOC、微课、在线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网络传播的功能性、多样性便很直观的凸显处来。2000年,就开始有学者对网络课程进入课堂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实践;2013年时将MOOC与传统课堂结合,成果显著;2015年时,李克强总理更是提出了“互联网+”,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