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调声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hepi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儋州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诗乡歌海”的美誉,儋州独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构建起丰富多彩的儋州调声。儋州调声内容丰富、旋律婉转优美、歌词朗朗上口、节奏明亮欢快。从古至今,儋州调声作品层出不穷,表现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愈发重视。在儋州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组织了许多儋州调声相关的比赛、活动,但参加的人群几乎都是中老年人,鲜有年轻人的身影。在儋州市中小学的课堂中,更是鲜少看见儋州调声的出现。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唱调声,调声“后备人才”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儋州调声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是在探寻一条儋州调声如何在学校与课堂传播、传承、发展的路径,也是以文化推广的形式让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乃至社会提高对民间艺术的文化认同及尊重。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进行了对“儋州调声进课堂”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并以四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课程实施对象,选取了三堂具有代表性的歌唱课、鉴赏课、编创课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例与课堂观察为儋州调声进课堂提出了可行性参考与建议。本文分成五章呈现。第一章为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概述,主要介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音乐教育、海南非遗进课堂的现实境遇。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儋州调声概述与进课堂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儋州调声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人文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儋州调声进课堂的行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地方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民族音乐自信心培养四个方面肯定了调声进课堂的价值与重要意义。第三章主要对儋州调声进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教师两个层面进行调查,从而细致分析教学实施的阻力因素。第四章为儋州调声进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选取了三堂课作为主要素材,结合实施情况进行教学实践分析。第五章为儋州调声进课堂的教学思考与建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提高对地方民歌的理解与认知、开发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全方位的师资培训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线上电商渠道野蛮生长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自有电商从向高效增长获取收益慢慢转变为向精细化运营获取收益;物流是企业经济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服务保障,在物流成本冰山说、“第三利润源”学说的流行后,诸多学者和专家针对我国现代企业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具体到本文研究的S公司,目前其电商事业部每年保持着高于同行业的业绩增长水平,但是利润增长已经出现瓶颈,无法达成公司要求的物流成本费
<正>一、从文学的真实性看《受戒》中的荸荠庵生活汪曾祺老先生在给宗璞画过的一幅牡丹画中题曰:“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故乡高邮便是汪曾祺老先生在人世间存留的心角一隅,那里的人、事、物便是侧放的一枝花。不管一生曾经漂泊何处,心中的暗香依旧丝丝留存,弥久不散。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虽然从汪老离家之后便不曾再有长时间的返乡生活,但是童年时期关于高邮的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忆一直在他的作品中温存着。汪老的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9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滑膜肉瘤患者4例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性肺滑膜肉瘤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实性块影,平均直径69 mm(范围23~130 mm),边界光滑,1例见浅分叶,无毛刺及胸膜凹陷;增强后肿瘤呈持续性不均匀强化,肿瘤越大者血供越丰富;1/4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4例患者均未发生淋巴
阐明碱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形貌的影响规律对其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原子力显微镜(AFM)与冷冻刻蚀透射电镜(Cryo-TEM)三种技术联用的新方法观察了碱对聚丙烯酰胺溶液宏观粘度与微观分子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对聚丙烯酰胺溶液宏观粘度影响较大,反映到分子微观形态中,表现为随着碱含量的增多,LSCM观察到聚丙烯酰胺分子链
<正>英语听力教学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这种重要的输入方式进行语言的理解。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活动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同时,活动又是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为了有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在英语听力学
期刊
中学生生涯规划是指中学生基于自我探索与成人辅助,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确定其未来的学业与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规划。实施中学生生涯规划,不仅顺应了新高考改革的需要,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尽早做好人生规划。中学生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充分的经费与政策支持、高质量的师资配备以及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
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往事与刑罚》,从《在细雨中呼喊》到《第七天》,余华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但却从未停止对死亡的观察与书写。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余华看待死亡的目光显然与以往大不相同,死亡不再只是先锋小说中极端的形式,人们能够从后期的死亡书写中体会到美感。死亡作为文学的永恒母题,具有无限的探讨价值。本文将结合《在细雨中呼喊》这部转型之作,对余华小说的死亡美学从形式及意义双层角度上进行深入探讨,旨
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后,对福州市某小学课后作业状况进行两次调查,围绕课后作业量、完成时间、作业结构、作业质量以及师生的态度变化等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减”之后作业总量不断减少,学生作业完成时间不断缩短;作业结构和作业质量却未发生显著变化。提出构建协调机制、丰富作业内容、精选作业题目、实行分层作业等四条优化措施,以期在“量”与“质”双维度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使
<正>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每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不同,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不同,最后每个人实现的人生价值也不相同。这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把握的机遇、自身的能力、付出的努力和采用的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有个人内在因素,也有环境外在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秉赋有差异,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