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3月,国家批准设立文化和旅游部,此举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文旅融合主阵地的博物馆,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数量及参观人数都表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现全国博物馆数量增长了近14倍,已超过5000家;参观人数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博物馆观众总数还只有5.6亿人次,到2018年,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超过10亿人次。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就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博物馆如何从供给侧发力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已成为博物馆面临的新命题,而博物馆内的旅游商品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本文以旅游商品为研究对象,选取呼和浩特市城区公共博物馆为案例研究地。通过对游客的问卷调查,对博物馆工作人员、文博院馆旅游商品开发的相关工作人员与研究者及旅游者的访谈,结合自身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城区公共博物馆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发现呼和浩特市城区公共博物馆旅游商品主要存在缺乏实质性的政策支持、旅游商品价格偏高、旅游商品文化内涵不足、部分旅游商品质量有待改进、旅游商品欠缺系列化与品牌化、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人才无法得以保障、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及旅游商品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最终从政府、旅游商品开发者与博物馆三个层面对呼和浩特市城区公共博物馆旅游商品开发提出对策。探究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城区博物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以期为呼和浩特市甚至内蒙古地区公共博物馆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经验,丰富国内博物馆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相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