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草场和粗饲料条件下奶牛泌乳与补饲的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did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在中原农区传统的粗饲料饲养奶牛条件下,放牧补饲牧草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粗饲料条件下奶牛的泌乳与补饲的关系,并进一步阐明牧草的补饲替代率及最佳补饲期和粗饲料的补饲及补饲替代率。以期在奶牛生产中有一定指导作用。 1.放牧对奶牛体增重和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选择体质健康,体重、年龄、胎次及产奶量基本相近的产后10周的成年荷斯坦奶牛12头,然后随机等数分配到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奶牛喂以粗料和精料,并进行舍饲,试验组除了喂粗、精料外(粗、精料的配方与对照组相同),每天上午、下午在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上放牧。试验期为2002年4-11月。试验始、末分别于早晨对每头牛空腹称重,每月测定各牛的粗、精料采食量、放牧采食量、产奶量和分析奶成分。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平均每头增重分别为69和73kg,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放牧补饲对奶牛的体增重无显著影响。 在产奶量方面,整个试验期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4、5月份放牧组产奶量显著高于舍饲组,6、8、9、10、11月,放牧组和舍饲组的产奶量接近。 在乳成分方面,试验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7月份试验组的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试验组乳蛋白含量波动幅度较小,而对照组乳蛋白含量波动幅度较大;试验各阶段放牧组和试验组牛奶的密度在试验各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乳糖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放牧对乳密度和乳糖的含量的影响不 2.放牧采食量、补饲替代率和最佳补饲期 牧草中 CP含量随着牧草的生长,分别在 6月份门.7 3们和 10 月份Q1.04们出现了两个峰值;而在7月份门2.24肋和n月份 (13.04%)达到最低。牧草中 ADF含量,分别在 7月份(24.00%)和 11月份*1.80肋出现了两个峰值;而在9月份门.4肋达到最 低。奶牛的放牧采食量有逐月降低的趋势,只是7月份的放牧采食量 突然降低,到8月份,由于白三叶的增多和气温回落(月平均气温为 26.6 oC人 使奶牛的放牧采食量又增加。9、10、11 月份又随着牧草 的衰老和产奶量的降低,奶牛的放牧采食量又逐渐降低。 牧草的补饲替代率,以 7、10、11月份牧草的补饲替代率较高, 分别为0.73、0.65、0.70,这说明这三个月的牧草补饲效果不理想; 而以5、6月份的为最低,均为0.45,这说明这H个月的牧草补饲效 果很好;4、8、9月份,牧草的补饲替代率分别为 0.sl、0.58、0.61, 说明这三个月的牧草补饲效果较理想。 3.舍饲秸秆的补饲与补饲替代率 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泌乳期基本一致,产奶8周以上的健 康成年荷斯坦奶牛20头,分成A、B、C、D、E五个试验组,各处理 组每头奶牛每天的精料补充量分别为:6、7、8、9、10kg,玉米青贮 自由采食,花生秧定量供应 4.2 kg/日.头。结果表明,不同的精料 水平对奶牛体增重、玉米青贮干物质采食量和乳脂率无显著影响,干 物质采食量、标准乳产量随着精料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粗饲料的补饲 替代率随精料水平的不同而变化,以每头奶牛每大的精料补充量为 gkg时,替代率最为理想。
其他文献
莫能菌素是含羧基的多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作用机理,此类药物在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家禽、家兔等的抗球虫,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早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料,土壤肥力是体现七壤在农业生产中价值所在,土壤肥力的高低就反应出其价值的多少,不断培肥地力就成为保持和提高其生产价值的必不可少的经营手段
BQ2012A 型4米龙门刨床工作台的右侧有前后2只 LX2型行程制子碰头,以控制工作台往复运动。LX2双滚轮开关由于被制子碰头频繁地刚性碰撞,常常损坏。为此,我们将原来的单体的
该研究在牛IGF2和猪H19外显子上寻找SNPs,以SNP为遗传标记研究IGF2在牛和H19在猪上的印记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印记基因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奠定基础,同时也将
一、概况露天矿山生产目前多年都采用大型机械化移动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目前我国露天矿山生产及运输的调度通讯装置比较陈旧。大部分露天矿山对移动设备的通讯俈步
由于采用较精细田间作业的中等规模农场和中耕作物生产的增加,使得较大型的机械更为必要。在减少大型农田机具紧实压力的尝试中,轮胎的尺寸和数量也增大了。总的结果是随着
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主要来源,猪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骨骼肌,因此骨骼肌生长发育的遗传机制成为猪遗传改良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
本研究以波尔山羊、徐淮白山羊、关中奶山羊和江苏省扬中市本地山羊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数排卵技术、同期发情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对影响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效果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与猪的生长和肉质性状相关的QTL和基因被发现.肉质性状是个综合性状,中外猪种在肌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标记的概念发展为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具有相对差异的等位区域。STR基因座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具有PCR扩增,电泳分型等优点,在生物学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