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Ag纳米花的绿色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的可控合成已成为当前纳米材料制备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成功的制备出形貌各异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物化和光学特性及其微观生长机理,推动了贵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标记、医学成像等诸多方面的功能和应用。  本论文采用生物还原法,在水相体系中制备得到了形貌可控的 Ag纳米花(AgNFs),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选区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电子能谱分析(ED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先进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最后系统的研究合成的Ag纳米花在拉曼和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工作如下:  (1)以L-半胱氨酸为(L-cys)还原剂,在70℃水浴环境下与AgNO3反应8 h,成功的制备出L-cys修饰的Ag纳米花(L-cys-AgNFs)。通过对实验条件的考察,我们发现L-cys与Ag+的摩尔比对合成Ag纳米花至关重要。  (2)通过UV-Vis光谱技术和SEM对Ag纳米花生长过程进行观察,获得Ag纳米花生成的三个主要阶段:1)反应初期生成不规则形状的Ag核;2)随后陆续被还原的Ag纳米粒子开始在Ag核表面沉积,出现了很多山脊状凸起;3)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在远离种子的位置随机产生的Ag原子做无规则运动,直至与种子接触,成为结构的一部分,导致山脊状凸起变的越来越高,最后异性生长成为花状Ag纳米结构。  (3)经此方法制备的异性结构的Ag纳米花,考察了其形状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并以R6G为探针分子,比较了球状和花状Ag纳米结构对R6G分子的拉曼散射的表面增强效应,结果显示Ag纳米花获得了很好的SERS信号,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表面等离子体特性。  (4)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L-cys修饰的Ag纳米花检测Hg2+离子的方法。只需通过简单的将Ag胶体溶液和Hg2+离子混合便可以实现通过比色法检测Hg2+离子。当不同浓度的Hg2+离子加入Ag胶体溶液时,胶体的颜色迅速变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明显改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可视化、选择性的检测Hg2+离子。
其他文献
会议
新课改后,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界研究出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多个学科教学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分层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
期刊
本文基于唐诗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四个阶段,对自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的所有的英语世界公开发行和出版的英文全译本进行一个完整的宏观历时描述,并逐一考证每个译本的母本,全面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引起气候逐渐变化,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因此人类及地球生物圈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温室效应使得人们对二氧化碳转化问题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目前发展
激光剥蚀(LA,Laser ablation)进样技术是一种新型固体直接进样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液体进样技术,该技术对固体处理简单快速,同时需要的固体进样量很少,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