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义眼座材料之一,植入眼眶后血管化不足带来的暴露感染等并发症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关注。Medpor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及无毒性,作为眶内植入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Medpor材料具有疏水性,这种材料特性不利于组织细胞的粘附及血管向材料内延伸生长。因而,对Medpor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血管化性能,提高生物相容性,是降低Medpor义眼座植入术后眼座移位、排出、感染等风险的有效途径。目的:探索等离子体改性对加速Medpor的血管化的可行性,体外实验表征材料生物相容性,体内实验验证其血管化效果,以期推动新型促血管化义眼座的研发。方法: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实验组Medpor支架;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支架的微观形貌;测量材料接触角,以表征其表面亲疏水性;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形态;用鬼笔环肽和DAPI染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HUVEC的粘附及分布;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表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建立鸡胚模型和鼠背皮下埋植模型,来评价Medpor支架在体内血管化的效果。结果:SEM观察支架的微观形貌,支架内孔隙直径150-500μm,可见孔隙连通良好。改性后Medpor支架接触角由118.13+1.04°减小至0°。FD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CLSM)观察细胞的粘附及分布,均可见改性后Medpor支架表面粘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比未处理的Medpor支架更为明显,内皮细胞沿着改性支架的孔隙粘附生长。MTT试验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第七天实验组内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建立开窗法鸡胚绒毛尿囊膜(in ovo CAM)模型和鼠背皮下埋植模型,改性后Medpor支架比对照组的血管化效果良好。结论:等离子体改性能使Medpor材料具有亲水性,促进内皮细胞对支架的粘附及增殖活性,且能加速材料植入体内后的血管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