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科学共同体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种独特体制,是科学的一种社会建制,是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主体。它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科学发展及其与社会互动的特征和状况。“直观地看,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所长的工作者组成,他们由他们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结合在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库恩《必要的张力》P56)。 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共同体的发展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古代自然科学的萌芽时期,到17、18世纪出现的共同体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科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的科学共同体有很大的差异,直至19世纪,科学的发展促使科学共同体真正出现并达到繁荣。同时,它为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科学发展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崭新时期,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宏观研究更加扩大,微观研究层次更加深入,出现了很多综合性的课题,这些因素也影响着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形式,促进科学共同体的发展。 如果把中国的科学发展情况与欧洲同时期相比,那么科学共同体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从中找到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一个内在原因。中国的科学共同体比欧洲出现晚一个多世纪,直至20世纪初,中国的科学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而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到50—60年代,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人式合成牛胰岛素等成果标志着我国真正出现科学的春天,与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这些都可以理解是科学共同体的巨大作用。虽然经历文化大革命对科学的摧残,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学共同体迎接滚滚而来的世界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挑战,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 中国的科学共同体与国外相比,其理论与实践均存在很大差距。用google搜索关于“科学共同体”的中文网页874条文章,没有一条是真正介绍中国科学共同体的。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中国科学共同体”,结果是“无相关记录”,搜索“科学共同体”的文章共有11篇,其中也没有关于中国科学共同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体的探讨。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中国科学共同体对我国科学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认真细致探讨科学共同体的内涵、类型、构成要素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本文简要叙述了科学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及趋势,深入剖析了我国科学共同体的成长历程,分析出我国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如何优化的设想,希望我国的科学共同体能创造出科学进步的殿堂,人才培养的摇蓝,在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