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元复合驱是一种充分发挥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协同作用的三次采油技术,既可以扩大波及体积又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在二元复合驱油过程中,注入地层中的二元复合体系与残余油接触,油水混合后在流动过程中经岩石孔隙的剪切作用形成乳状液。大量的矿场试验和室内研究表明,乳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乳状液的制备条件,以及二元体系乳化性能的影响因素,考察了体系界面张力、界面粘度、界面粘弹性对二元体系乳化性能的影响。不同含水条件下,在三种渗透率岩心中进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采用不同的二元体系对比了体系乳化与不乳化时的驱油效率,分析乳化作用对二元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小于10000r/min时乳状液的稳定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强;在乳化时间小于10min的范围内,随着乳化时间的增加,乳状液变成更小的液滴且分布的更均匀,乳状液稳定性增强。随着含水率的降低,乳状液稳定性增强。含水率降低到30%时,乳状液由O/W型转为W/O型,乳状液的转型点较低,说明该二元体系与原油混合更容易形成O/W型乳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稳定性变差。二元体系/原油乳状液随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稳定性增强。油水界面张力、界面粘弹性、界面膜强度随着聚合物浓度、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含水率条件下,在低渗透岩心中,岩心出口端的采出液乳化严重,乳化发生的时机晚,乳化时间长,乳状液液滴尺寸小且均匀。随渗透率的增加,采出液乳化程度减弱,乳化发生的时机相对较早,乳化时间短,乳状液液滴粒径更大,尺寸差异较大。相同渗透率条件下,含水率越低乳化效果越好。相同含水率条件下,渗透率越大,乳化作用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含水50%时,乳化体系比不乳化体系采收率可提高3~6个百分点,含水90%时,乳化体系比不乳化体系采收率可提高2~5个百分点,含水率越低,乳化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