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广西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不同地区人群肝组织DNA损伤标志物8-OHdG水平及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1的表达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存在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存在差别的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区404例行肝切除术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石蜡肝组织标本。其中南宁地区HCC组79例,对照组58例;柳州地区HCC组89例,对照组55例;桂林地区HCC组86例,对照组37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上述404例肝组织中8-OHdG水平及PARP-1的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分析8-OHdG水平及PARP-1的表达水平与黄曲霉毒素暴露B1-DNA加合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HCC组8-OHdG阳性率分别为50.6%(南宁)、51.7%(柳州)、48.8%(桂林),非HCC组分别为55.2%(南宁)、61.7%(柳州)、48.8%(桂林),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与非HCC组合计阳性率分别为50.4%、57.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C组中PARP-1表达水平(75.2%)高于非HCC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南宁、柳州、桂林三地HCC组PARP-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9.9%、76.4%、60.5%,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地非HCC组之间无差异(P>0.05)。③HCC组PARP-1的表达水平与黄曲霉毒素暴露B1-DNA加合物水平显著相关(P<0.001)。结论:尚不能认为广西南宁、柳州、桂林三地区间人群肝组织8-OHdG水平存在差异;PARP-1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非HCC;广西三地区HCC中PARP-1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南宁、柳州、桂林呈依次递减趋势,而非HCC组无差异;尚不能认为广西三地黄曲霉毒素与8-OHdG水平存在相关关系;HCC中PARP-1的表达水平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