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整个混凝土寿命周期来说,成型阶段模板、骨料的边界效应使得砂浆向混凝土表层聚集;早期养护阶段,混凝土表层温湿度均较低且波动较大,使混凝土表层水化速度较慢且不均匀;服役阶段,混凝土表层会遭受碳化等作用的影响;以上种种原因会导致混凝土表层与内部各类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造成基于表层混凝土的检测手段失准等问题。而现有对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定量分析,并且对于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程度改善手段的研究同样有限。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的差异程度及改善手段,本文提出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研究。采用切片钻芯等方法,针对回弹强度、显微硬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以及吸水性能等方面,研究强度等级、掺合料以及早期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程度的影响。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试验研究了强度等级、粉煤灰或矿渣粉对混凝土表层及内部性能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表层性能始终劣于混凝土内部,即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的差异是无法通过改变强度等级、掺入粉煤灰或矿渣粉而被完全消除的。但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及在混凝土内掺入适量的粉煤灰或矿渣粉可以减小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程度。2、研究了早期标准养护、盖膜养护、洒水养护以及自然干燥对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干燥下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的差异程度最大,对混凝土进行早期养护有利于改善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的差异:其中,洒水养护对高强度混凝土的改善效果较好,盖膜养护对低强度混凝土的改善效果较好。3、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表层与内部吸水性能的差异程度最大,其次为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次为回弹强度。影响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早期养护方式,其次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