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房屋拆迁是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功能调整需要和规模扩大而产生的一种拆旧建新活动。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是拆迁活动的主体,同时它又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的。在拆迁过程中,由于各自地位的不同,不同拆迁活动主体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它们之间在权力、权利和利益方面的一场博弈。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历史实践看,虽然客观上对于城市功能和面貌的改善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国情背景下,由于被拆迁人在政治、经济及其它社会资源的拥有方面与被拆迁人天然的不对等,更由于作为拆迁活动宏观管理者的地方政府,因为自身利益因素导致其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角色错位而偏向于拆迁方,所以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也很难依靠行政、司法途径得到有效救济,自助行为更是无济于事,一些因拆迁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上述问题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不完善的方面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反映。从实证的角度具体分析,被拆迁人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的原因首先在于我国现行关于城市房屋拆迁立法价值取向上未区分公益和商业两种不同性质和目的的拆迁,未能正确处理公权力和私权利、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过分依赖行政管理而轻市场调节,司法作用被弱化。其次表现为拆迁许可、行政裁决、强制拆迁、价格评估及补偿安置等制度设计方面也存在诸多漏洞。就现行立法本身来看,由于与宪法等上位法存在明显的冲突,其继续施行的合法性也受到质疑。此外,行政权力的异化也是导致侵害被拆迁人权益的根源之一。在“经营城市”理念诱导下,当地政府受自身利益需求的驱动产生歪曲的政绩观,本能地与拆迁人结成利益共同体,同时由于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低下而滋生腐化行为,使被拆迁人的权益受到双重侵害。房屋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国家中人们最重要的私有财产之一,是行使其它公民权利的物质基础。在涉及对房屋这种公民私有不动产的处分时,必须慎重对待,即使是行使公权力的国家为了公益目的需要拆迁时也不能例外地要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公平的行政补偿、目的的公共使用原则,更不用说拆迁人为了商业目的进行的拆迁行为了。解决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被拆迁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应在对当前拆迁立法、执法、司法的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上述问题,在立法的价值取向、指导思想、立法原则、立法技术以及制度设计上加以完善或重构。同时要使司法程序及时、有效地介入这个社会矛盾空前聚集的领域,让司法机关在对被拆迁人权益的救济方面有所作为,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从执法的层面来说,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落实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加强对其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他文献
镁作为一种重要的轻金属工程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航天领域、轨道交通领域以及军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关注。TIG焊是镁合金常用的一种焊接方法,但TIG熔焊接头焊接质量差,接头的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用电梯的需求也越加广泛。目前家用电梯经过多年发展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其技术方案也呈现出多样化。由于目前家用电梯的相关制造与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支撑拆除方法存在的诸多缺陷,阐述各种新型拆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家庭的和谐与否,对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权力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与现代家庭观念之间存在矛盾,通过"和而不同"的理念协调各种矛盾,构建和谐家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各种高科技产品,电梯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对于住在高层的住户来说,有电梯可以说是解决了
德国警察的卧底侦查工作长期缺乏法律的规制。1992年德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终于使该国警察的卧底侦查工作走上了依靠成文法规制的轨道。从总体来看,德国的卧底侦查立法较为简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籽中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建立猕猴桃籽提取物总酚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超高
GMP是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GMP的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有效的培训,本论文研究了基于微课化的GMP教学资源库建设并用于GMP课程教学、企业培训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精铜消费呈持续加速增长态势,中国成为决定精铜消费的关键因素。然而,铜是中国除石油外第二种严重缺乏的战略资源,对国外铜资源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中
本文首先从法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中梳理出其两条迥异的研究路径并分析其成因,据此澄清学术界在法经济学范畴上以偏概全的偏差;其次,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纲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