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室重塑是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CHF又进一步加重心室重塑,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研究表明气阴两虚、痰浊、瘀血、水饮可能为心室重塑发生发展重要的病因病机,本实验以功能主治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北京某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丹芪保心方(主要由黄芪、丹参、麦冬、茯苓、泽兰、水蛭等药物构成)为观察对象,以系统规范的研究揭示中医药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的疗效及机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探讨丹芪保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索其在慢性心衰心室重塑方面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将清洁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空白对照组。造模组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复制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8周后行心脏彩超、病理组织检测评估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丹芪保心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丹芪保心方高、中、低剂量组予以不同剂量的中药,以中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阳性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模型组与空白组予以普通饮用水,连续灌胃4周。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的结构及功能、HE染色行心脏、肺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BNP、MMP-1、MMP-9;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心肌组织内MMP-9、TIMP-1、JNK mRNA转录水平,心肌组织内JP-2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2.临床实验将6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西医常规抗心衰基础治疗;实验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丹芪保心方免煎剂;疗程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其他疾病等一般情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并进行积分;观察治疗前后的NHYA心功能、临床症状积分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1.采用阿霉素1.5mg/kg/d,连续6周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2.大鼠心肌组织、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造模后2周心肌细胞呈部分水肿和空泡变性,部分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呈小灶状或片状坏死;部分肌源纤维溶解,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肺脏出现肺泡腔少量出血,部分肺泡腔内积液,肺间质水肿,肺间质瘀血,炎症细胞浸润。而灌胃4周后,丹芪保心方高、中剂量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好转。3.大鼠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造模后2周模型组中LVIDs、LVIDd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EF、FS的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灌胃4周后丹芪保心方各剂量组LVIDs、LVIDd、EF、FS恢复与空白对照组相近(P>0.05);丹芪保心方各剂量组LVIDs、LVIDd与模型组相比降低(P<0.05)。丹芪保心方各剂量组EF高于模型组(P<0.05)4.大鼠血清中MMP-1、MMP-9的变化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的丹芪保心方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5.大鼠心肌组织MMP-9、TIMP-1、JNKmRNA的表达模型组MMP-9、JN KmRNA较空白组明显升高、而TIMP-1mRNA的表达下降(P<0.05);丹芪保心方高中剂量治疗后较模型组及低剂量组MMP-9、JNKmRNA表达下降(P<0.05),TIMP-1mRNA的表达上升(P<0.05)6.大鼠心肌组织JP-2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心肌细胞中JP-2蛋白表达有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药物高剂量组动物心肌细胞中JP-2蛋白表达有显著升高(P<0.05),药物中、低剂量组也有升高趋势。7.心衰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NHYA心功能Ⅲ级颈动脉斑块积分大于心功能Ⅱ级(P<0.01)8.心衰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9.心衰患者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测评实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也具有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10.心功能疗效统计实验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丹芪保心方对心力衰竭大鼠有较好的疗效,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心肌凋亡、改善心室重塑实现。同时丹芪保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