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饮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农村地下饮用水水质状况和评价其污染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蓝田县地区的不同地貌单元,分析讨论各采样点元素含量的差异及超标原因,揭示了不同地貌单元地下饮用水水质的变化特点。本文选取蓝田县西北地区3种不同地貌单元、不同井深具有代表性的76个地下水采样点,在2010年3月和9月不同时间分别进行采样分析。采集水样进行了pH值、电导率、常规阴阳离子、砷(As)、汞(Hg)、硒(Se)等11项指标的测定。pH值和电导率采用pH计和电导率仪进行测定;阴阳离子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测定;As、Hg、Se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饮用水中有F、As、Hg和硝酸盐含量超标,其中硝酸盐超标率较高,分别达到21%和29%,其次为Hg、F、As,3月份超标率分别为9.2%、2.6%、2.6%;9月份超标率分别为3.9%、2.6%。其他元素未检出或未超标。饮用水中硝酸盐超标较为严重,其中河谷阶地和南部塬区最为严重。人类活动是造成硝酸盐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有生产生活中农药和化肥的过多使用,垃圾的随意丢弃、堆放,污水的随意排放等。Hg元素超标点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由于采样点距离工业区较近,附近的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河流里,以及当地污水灌溉现象普遍,从而污染了地下水。根据GB/T14848-93中加附注的评分法,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由于该方法在评价过程中等同对待各项评价因子,没有考虑到不同污染因子的权重,因此我们采用修正后的评分法进行计算。通过对加附注的评分法和修正后的评分法计算对比,修正后的公式能更加客观的反映研究区域地下水质量状况。应用地统计方法对蓝田县西北地区地下饮用水水质进行空间差值分析,结果表明pH值在3月份主要以河谷阶地区域较高,在9月份主要以北部山区较高,河谷阶地较低,并且3月份pH值普遍高于9月份;F含量在河谷阶地较高;北部山区砷含量相对于其他区域较高;硝酸盐含量主要以河谷阶地和南部塬区较高。通过对评价指标空间分布的分析,以及对比两次采样点评价值f和修正评价值f’,说明修正后的评分法比加附注的评分法更能客观的反应研究区域地下水的水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