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肠癌(colon carcinoma)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其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在经济发达国家,如北美、大洋洲、西欧等国的发病率尤高,亚非地区较低。我国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明显高于北方。近20年来,结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大城市。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遗传性疾病。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一组广泛表达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其主要是以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的身份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折叠。此外,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HSP6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其在多数细胞含量较高,备受人们关注。nm23基因具有肿瘤转移抑制作用,它的缺失或者表达下调与肿瘤转移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作为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一直是人们研究热点。但其在结肠癌中的意义仍存在很多的分歧。本研究通过观察HSP60和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结肠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以及HSP60、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1.所有标本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2008年6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病人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HSP60、nm23蛋白在60例结肠癌组织、45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阳性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HSP60在结肠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47/60),37.8%(17/45)和20.0%(4/20),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两两比较显示HSP60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P<0.01)。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HSP6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SP60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而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HSP60的阳性表达率92.0%(23/2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6%(24/35)(P<0.05)。3.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34/60),83.2%(37/45)和91.7%(18/20),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两两比较显示n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P<0.01)。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着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增加其表达却在降低。5.HSP60和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HSP60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高表达者提示结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增强。2.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低表达者提示结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增强。3.HSP60及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4.联合检测两者对结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