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主栽大豆脂肪酸指纹图谱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方便大豆种子品种鉴别及管理,提出基于大豆脂肪酸结合大豆营养成分和商品信息构建大豆品种码的新思路。对黑龙江省种植的大豆种子、盆栽场种植的收获期大豆和主产地种植的收获期大豆的脂肪酸及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共327个样品)。首先分析了大豆后熟过程对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生理成熟期大豆品种身份识别提供参考,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大豆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构建大豆品种脂肪酸指纹,通过方差分析,对大豆脂肪酸及其营养成分应用于品种鉴别的可行性进行探讨,通过配对样品t检验,筛选出用于大豆品种鉴别的有效指标,
其他文献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种植作物之一,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主要以德美亚品种为主,因为德美亚品种在生长后期玉米籽粒具有水分散失快的特性,使其收获时水分低,正常年份含水率一般在27%左右,用常规方法干燥后粮食符合收购标准。由于2012—2013连续两年东北秋季降雨量增加导致秋涝,加上东北地区的玉米生长期有效积温不够,造成玉米收获时水分高达35%左右。而德美亚品种的高水分玉米,在干燥过程中发现用常规方法干燥会
学位
淹水胁迫是导致大豆减产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为明确不同时期淹水胁迫对大豆的影响,以及胁迫前烯效唑对其耐涝性的调控效应。本研究以耐涝型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淹水胁迫下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农艺性状、干物质、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糖类物质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烯效唑对大豆不同时期耐涝性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理。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时期淹
学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作物,是一种重要的淀粉作物,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近8亿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其块根除可作为人类粮食来源外,还可以被用作饲料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在医药、造纸、纺织、化工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由于木薯淀粉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研究木薯块根中淀粉合成积累调控的分子机制,对改良木薯品
学位
通过研究分蘖期氮水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分蘖期合理施氮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5~2016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分蘖期施氮量和土壤水分管理,2个因素对粳稻垦粳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黑龙江水稻高产优质节水节肥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垦粳5号整个生育期间各生育动态指标达到最佳时的处理不同,施用氮肥和水分供应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施氮量相对于水分而
学位
试验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九三农垦管局进行,选用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5、7和9全展展叶期,叶面喷施促进型调节剂施激动素(KT)和延缓型调节剂乙烯利(ETH),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通过分析茎节抗倒伏农艺性状、抗倒伏力学和收获产量,并用茎秆化学组分和相关性状酶活性加以辅证,为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加产量的调节剂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本研究针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降雨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以及长期土壤耕作制度单一存在的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差,作物持续增产的受限等问题,研究探讨了旋耕垄作、旋耕平作、免耕及其与深松相互组合的方式,对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实习基地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旋耕垄作(RT常规)、旋耕平作(FT)、免耕(NT)、旋耕垄作+深松(RTS
学位
为了明确苗期施氮量、浇水温度和pH值三个因子及它们的互作效应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垦粳5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了3因子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苗期施氮量、浇水温度、pH值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垦粳5号水稻培育壮苗、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水稻秧苗的株高、叶龄、根长、茎基宽、充实度、百株地上干重、百株地下干重指标随着苗期施氮量、浇水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是当今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近50%的世界人口提供主要能量来源。中国的水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粳稻产区,稻瘟病是限制黑龙江省水稻高产的重要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要保持水稻高产和稳产,选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的最有效途径。为此,开展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所含抗性基因检测和抗性评价,对现有抗性品种的合理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实验采用
学位
测定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出苗后40~50d)、膨大期(出苗后50~70d)、淀粉积累期(出苗后70~80d)、成熟期(出苗后80~90d)叶片、叶柄、根系、匍匐茎和块茎糖类物质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产量形成,研究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不同器官和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块茎生育期内淀粉含量与其它糖类物质的关系、马铃薯产量的变化动态,形成马铃薯糖分积累规律,明确糖类物质代谢对
学位
本试验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进行,以绥农26(干旱敏感型品种)和抗线虫9号(耐旱型品种)为供试品种,利用15N示踪技术和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外源ABA对鼓粒期间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氮素积累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鼓粒期间两个供试大豆品种氮素同化和转移关键酶活性,外源ABA可缓解干旱胁迫的这种抑制作用,其中外源ABA可显著提高鼓粒前中期(鼓粒后第7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