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世界:粮食安全》(第一章)汉译实践报告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ke198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对于初发近视的青少年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Ortho-K镜)的效果,并分析其使用后的眼表体征以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治疗的初次近视青少年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第一次就诊时的近视程度,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其中观察1组(近视≤-3.00 D) 42例;观察2组43例(-3.00 D0.05)。结论 Ortho-K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近视的方
刘英锋教授临床善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学术上主张经典辨证论治方法统一性,融三焦、卫气营血、六经辨证于一体,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六经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案3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杂病的六经辨治学术特点。
儿童是阅读课堂生态体系中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它既是阅读教学实施的对象,又是阅读课堂存在价值实现的落脚点。教师应基于儿童主体性,转变文本解读立场,从文本立场、教师立场等向儿童立场出发,基于儿童语文素养的发展需要,优化文本解读与设计思维,让文本解读更符合儿童阅读学习需求,实现文本解读供给与儿童文本阅读需求的平衡,将文本解读不断推向深入,使之成为发展儿童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观潮》文本解读为例,探究
期刊
借助语言想象画面是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体现。统编版教材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语文要素,统编版四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很多学生在想象画面时,只是局限在将文字的意思重复性地转换一种说法,毫无自己的理解,更无自身的融入,将想象异化成为了理解语言大意。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时,该何去何从呢?下面笔者结合这个单元中《观潮》一文第四自然
期刊
读是对课文的理解,写是对阅读的感悟。在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关联的两种学习方式,读写结合串起了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为目的,读写结合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感悟语言、迁移语言、运用语言,从而达到课标提出的"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心琢磨,在《观潮》(四年级上册)中采用了四个妙招,力求让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高境界。
期刊
《观潮》是写景类的经典课文,被统编本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者通过描写自己观看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之情。针对第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师秉承教材编者的编排用意,精准解读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期刊
利用C语言编程进行北斗卫星星历数据的实时读取,更新结构体的卫星轨道参数,从而实现北斗卫星位置的解算,并与武汉大学数据中心提供的北斗精密星历作比较,对解算的卫星位置结果进行评估,最大误差不超过3.5米,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文章主要综述了ELISA反应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以及ELISA反应未来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