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东北味”的文艺形式正借助着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走出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的“小”舞台,逐渐传播到各个地方。而“东北风”的核心则是二人转文化,由此可见,二人转文化已经形成一种新兴的现象,而“小沈阳现象”正是二人转文化凭借影视媒介传播,而塑造出的最突出实例。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特产”,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文化。它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成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流行范围广、普及面积大,在东北农村中的影响之深远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可与之并论的。二人转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这种田间地头形成的文艺形式的特殊性,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二人转都只能在东北农村一些简易搭建的舞台上演出,更多的人只是听说这种东北独有的艺术形式,而无法亲眼所见。久而久之,便形成对二人转文化片面的误解,认为它是“黄色的”、“低俗的”、“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但随着赵本山老师“匡扶二人转大旗”口号的提出,以及二人转文化借助电影电视等媒介“去黄取精”的传播,它已经慢慢转出了东北,转到了中国大江南北,甚至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首先从东北的文化特征入手,分析“二人转”这一地方艺术形式形成的特殊环境,着重分析影视媒介在对二人转文化传播时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影视媒介中二人转现象的文本分析,对二人转文化进行不断的解构和重构,并深层次的研究在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地域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由于影视媒介所具有的诸多特性,本文力图从传播主体、受众、传播途径和传播角度等方面,透析影视媒介对二人转文化的传播规律,揭示出地域文化是如何通过现代电子媒介向外进行传播的。本文特别将影视媒介中,二人转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重点,因为在二人转文化的传播中,影视媒介有着极为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沈阳在春晚走红,大量的东北电视剧,都或多或少的带动了二人转文化的发展。可以说,研究影视媒介中二人转文化的传播过程,是整个二人转传播中的重点,甚至对研究整个东北文化的传播都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