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受自然灾害等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威胁着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而经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实践证明,通过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可以有效分散和化解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为农业的生产发展保驾护航。北京市自2007年5月探索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经过近年来不断探索与创新,初步搭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被誉为“北京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服务三农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规范分析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几年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以及成效,取得了以下两点结论:(1)对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启示。一是政府的物质与非物质支持同样重要。政府资金支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要与其他农业政策相互促进。三是政府直接购买再保险是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有效方式。四是要保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适度竞争,确保运营高效。五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和经济发展情况推进农业保险发展。(2)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逆向选择问题。二是道德风险问题,其中又表现为参保农户和保险公司的道德风险问题。三是保险公司的管理服务能力问题,包括内控制度不完善,服务能力与业务规模不匹配。四是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障水平较低。五是农业保险与农业管理体系的统筹问题。六是政府的导向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在结合北京市农业发展实际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议: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条款费率;进一步增加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服务;加强农业保险准入退出机制建设;推进农业保险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农业保险信息披露力度;加大农业保险的政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