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基于1978-200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tg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和贸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逐渐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中国多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始终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由传统比较优势所确定的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经济增长转变引起的贸易结构转型等都对金融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引起金融体制的深刻变化。研究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制定金融和贸易协调发展政策,实现两者对经济增长的最大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指出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接着,本文归纳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各项指标,并结合具体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和贸易发展的概况做了简要分析。之后,本文从宏观上实证地研究了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这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主要创新之处。这一部分主要分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基于全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结构突变情况下两者长期均衡关系的变化;二是基于Do和Levchenko模型有关对外贸易对金融发展影响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最后,本文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无法形成良性互动的原因,并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工作及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可以有力地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而贸易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却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2.运用变结构协整理论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发展规模、贸易开放度和贸易结构指标均存在结构突变的情况,协整参数在突变点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依然成立;3.基于Do和Levchenko模型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金融发展规模有显著正向作用,但不能有效提升金融发展效率,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对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的影响较中西部更为明显,这也符合了该模型的预期。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