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弯折石墨烯实现热导率的动态调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尺度的热输运具有和宏观尺度完全不同的机制,近年来对纳米结构中热的管理和转化已经成为了传热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在纳米尺度调控热输运(声子输运),研究者们从电子学中获得灵感,设计了和电子器件对应的各种声子热器件,包括热二极管、三极管、热存储器等。与可调电阻器相对应的声子热器件是可调热阻器,它可以用来动态调控热导率。本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基于弯折石墨烯研究热导率的动态调控。通过连续的拉伸作用改变弯折石墨烯的形态,研究石墨烯热导率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动态调控热导率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单层弯折石墨烯在受拉过程中,热导率会经历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系统内部石墨烯平面之间的范德华力会影响结构的弯曲变形程度,进而导致热导率的变化。在300 K温度下,长度为8.6 nm的单层弯折石墨烯的热导率调控范围高达60%。同时单层弯折石墨烯在拉伸作用下还表现出明显的温度依赖和尺寸依赖。在拉伸和压缩过程中弯折石墨烯的结构形态和热导率的变化规律都能够很好地吻合,这说明弯折石墨烯对热导率的动态调控具有可逆性。并且,通过计算系统势能和声子态密度研究了引起热导率变化的理论机制。在单层弯折石墨烯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尝试研究了利用多层弯折石墨烯来调控热导率。与单层弯折石墨烯相比,多层弯折石墨烯在拉伸过程中很难保持良好的形态,对于热导率的调控更加困难。因而采用施加范德华平壁的方法来保持多层弯折石墨烯的结构形态。本研究工作从实际应用出发,基于弯折石墨烯研究热导率的动态调控。研究结果为设计可调热阻器等热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二维纳米材料的热调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参考。
其他文献
吉林省中部地区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南部,地处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历史。因其复杂的地质环境以及特殊的历史构造背景,在晚古生代-中生代期间,东北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出露并发育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如此大量的花岗质侵入岩受到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明确该地区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对讨论东北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具有十分重
自动驾驶车辆是一种能够主动感知环境并在无人工干预下自主行驶的车辆,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地成熟。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实时、宽范围、数据海量等特点,在自动驾驶邻域被广泛应用,是环境感知系统中的主传感器。为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的高实时运行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点云的实时目标聚类与识别方法,具有精确度高、实时性好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本文将激光雷达点云处理步骤主要分为数据预处
黑龙江省延寿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所夹持的中亚造山带的东段的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属伊春—延寿岩浆岩带。研究区内早侏罗世花岗岩广范出露,岩石类型包括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目前学者们对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和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受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影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受环太平洋构造演化的影响。本文对出露在黑龙江省延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我国内陆第二深淡水湖泊,水质保持良好,属于贫营养湖泊。但长期以来,抚仙湖面临透明度持续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升高和水质下降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光辐射与湖泊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过程密切相关;浮游植物不仅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亦是水体光辐射变化的直接响应者。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抚仙湖光辐射深度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生活工作中与人类密不可分。环境感知技术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精确的道路环境信息,它是确保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激光雷达凭借着其获取高精度的点云数据,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主要传感器。虽然随着技术发展,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不断获取重大突破,但是仍然面对着自动驾驶汽车驾驶过程中,因无法全面感知环境而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本文以激光雷达作为
Sn基钎料是电子封装中常用的互连材料,Sn-3.5Ag钎料因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润湿性能而在球栅阵列(Ball Grid Array,BGA)、芯片尺寸封装(Chip Scale Packaging,CSP)等封装结构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在Cu/Sn-3.5Ag/Cu焊点结构中,Sn晶粒数量是有限的,有时甚至仅含有一个Sn晶粒。Sn为体心四方结构,其物理和力学性能沿不同晶向存在较大差异,这会造成封
随着陆地石油以及矿产资源逐渐匮乏,人们开始寻求可再生资源,并且从陆地向海洋领域方向发展。近几十年,海上风电场成为我国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热点之一。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
本文以易贡高速远程滑坡为研究原型,进行工程地质模型概化,从颗粒流的角度,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高速远程滑坡源区颗粒组构特征与竖向分带进行研究。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描述堆积体特征,对形成两种典型堆积结构颗粒组构条件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通过重现物理模型实验结果,分析了在不同堆积结构形成过程中颗粒的运移规律。基于两种方法的综合分析,从宏观和细观的角度初步揭示了滑体粒径组构特征对
癌症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且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尽管癌症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强的诊断标记物,尤其是早期诊断标记物,癌症诊断仍然是个难题。TCGA和GTEx等数据平台提供了海量的公开数据让研究者可以综合多种组织的数据进行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一批高特异性的癌症诊断及预后标记物并对癌症特异高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网络和潜在药物靶点进行研究。首先,使
本文主要针对全氧弥散燃烧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到影响弥散燃烧涡流运动及结构在炉膛内的分布特点,对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首次尝试应用典型涡结构识别方法对弥散燃烧过程涡流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利用omega方法识别炉膛内涡流运动比其他方法较准确。研究结果为全氧弥散燃烧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先通过数值模拟对平行布置、镜像布置、相向布置的喷嘴进行速度场、浓度场对比分析,发现三种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