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乡村受到城镇文化的冲击,在景观建设的领域,表现在脱离客观实际,盲目的模仿城市景观建设,推翻许多已有的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大量传统地域特色景观消失。尤其是一些地处寒地的乡村地区,盲目的照搬别处的景观,不仅抹杀了寒地乡村的地方特色,还有损于景观风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破坏了区域生态质量。建设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可以减少乡村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环境的冲击,使得乡村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得以延续。寒地新农村方方面面的建设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如何对寒地新农村乡土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取调查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寒地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在理论研究阶段,分别探讨国内与国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土景观研究的理论,并将二者相结合,形成寒地乡村乡土景观整体设计的思路。同时,调查寒地乡村乡土景观的实地现状,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归纳,将寒地乡村乡土景观划分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对寒地乡土景观特性的分析,对寒地乡村乡土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将传统乡土景观解构,重塑新乡土景观,旨在设计出充分体现寒地乡土特色的、环境优美的、生态平衡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的寒地新农村景象。通过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资料的整理,建立了以自然景观、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寒地乡村乡土景观体系。2.提出寒地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以保护、发展、补偿、再生为原则,为寒地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构建了以自然景观的保护性设计,农业景观的开发性设计,聚落景观的补偿性设计和文化景观的再生性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寒地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的体系。3.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进行保护和开发性设计。从保护的角度出发,选择寒地生长的天然植物群落改造乡村周边的自然环境;保护乡村河流廊道的自然布局肌理,运用乡土水生、湿生植物进行护坡;提出对农业景观中的农田景观、果园景观、林地景观的景象进行开发利用,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美学价值。4.在原有乡村聚落景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性设计的要点:聚落景观的建筑材料以传统材料为主,新旧材料结合运用;建筑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加强建筑色彩的对比;庭园景观设计要结合植物种植和庭院小品装饰,营造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田园化的农家小院;道路的选线要根据乡村的地形和环境空间进行变化以展现乡土景观景点,道路绿化要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植物配置以自然式为主;路面设计提倡使用天然的乡土材料。5.对文化乡土景观进行再生性设计,提出了以主题刻画法、乡土构筑物点缀空间、现代材料表达传统景观、乡土植物营造空间骨架的手法营造公共活动空间的乡土景观;以广场为乡土文化景观表达的载体,提出了广场景观设计要与传统乡土文化景观相结合;借鉴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展建立乡村文化交流空间,促进乡土景观的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