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典型皮损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处伴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为慢性病程,可终生反复发作。当前该病发病机理尚不能完全阐明,临床研究数据报道该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关于银屑病的流行病学大调查,1984年患病率为0.123%,2008年该病患病率增长为0.47%,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发现,银屑病患者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均带来负面影响。目前针对银屑病的治疗,中西医各显特色,均在临床疗效上取得可喜的成效,中医外治疗法种类很多,应用中草药溻渍法方便有效,临床中不良反应很少,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此方法不仅能保证疗效,同时易于患者接受,在临床中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维A酸乳膏作为银屑病常用药,疗效确切,自拟凉血消疮方是导师在临床中应用30余年的外用组方,通过前期研究,临床中已证实其安全有效,但尚缺乏试验数据的支持,对比西医外用膏剂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自拟凉血消疕方溻渍法与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究自拟凉血消疕方溻渍法治疗银屑病有确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彰显传统中医药及外治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优势。研究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从自愿参与本课题银屑病患者中,筛选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银屑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纳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治疗组应用自拟凉血消疕方溻渍于皮损处,每日一剂,每晚1次,完毕后外用白凡士林;对照组予维A酸乳膏联合白凡士林外用,每晚1次,4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计算银屑病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于治疗后1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通过分析对比数据,以此来评议本课题的治疗方法对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共计55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通过分析数据,两组在性别、病程及年龄上具有临床可比性。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具有临床可比性,经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疗效指数为49.164±24.198,对照组PASI评分疗效指数为37.245±18.975,两组间疗效指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瘙痒评分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疗后瘙痒评分为2.61±1.707,对照组疗后瘙痒评分为3.33±1.776,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试验观察表明,自拟凉血消疕方溻渍法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减轻瘙痒不适感,且治疗总有效率优于维A酸乳膏组,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