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9个地区16所高校1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福建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较高,但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倾向于跑步和散步以及球类项目;课外体育消费水平较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基本放任自流,管理松散、混乱;福建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中自我影响因素前三位依次排序为:余暇时间充足、喜欢体育活动、身体水平允许;外在影响因素依次排序为:考核和达标的要求、体育课内容的影响、周围人群(朋友、同学、家人)的影响;消极因素中主观影响因素主要为:没兴趣和惰性;客观影响因素总体依次排序为:没有运动氛围、组织指导不利、学习负担重、运动场馆器材短缺、缺乏技术与方法、场地远且不方便。针对以上情况,福建省各高校领导应重视与关心课外体育活动,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健身咨询网站,举办各种体育知识讲座,加强全民健身计划及各种体育法规的宣传,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学生一年级入学就应采用选项课教学,有利于他们掌握一到两项的体育技能与方法;一方面力争政府、学校加大学校场馆器材投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根据自己学校情况尽可能发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他们每天有一定时间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起到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改革竞赛方法,使原来单一的田径运动会变成体育周和体育节,创造良好运动氛围;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应趋向于学生自由锻炼和形式多样的集体组织活动相结合,形成学生自发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人性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