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黑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效应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85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东北黑土耕地土壤有机质数量与质量均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本研究针对黑土耕地秸秆还田技术不成熟、固碳效应不明确的科学问题,以典型东北黑土区黑龙江省青冈县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吉林省公主岭市不同秸秆还田量试验和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点—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田间试验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耕作措施对东北黑土有机质的影响,为黑土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为探索秸秆还田对黑土碳素循环和平衡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表明,秸秆翻压还田与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的提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秸秆还田量试验表明,秸秆100%、1/2和1/3还田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16.56%、5.06%和4.92%,长期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23.74%。(2)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增加土壤碳排放量。综合不同点位的试验来看,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敏感程度不同,总体来说,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受土壤温度影响相对较大,温度整体上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26%~79%。(3)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活性碳库组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表明,秸秆翻压还田方式相对秸秆覆盖还田方式显著提高易氧化有机碳含量47.20%。与秸秆1/3还田量相比,秸秆100%和1/2还田显著提高土壤颗粒有机碳54.33%和42.45%。(4)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1990-2012年的田间实测数据对DNDC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东北黑土有机碳变化的模拟研究。对60年时间尺度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变化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长期不施肥和单施化肥NPK措施导致土壤有机碳下降,长期有机无机配施或者秸秆还田可以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作物产量均随着SOC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在施氮量低的情况下产量的提升幅度相对较大。
其他文献
通过野外调研与采样的方法,研究多年使用再生水灌溉下城市公园绿地与城郊农田土壤基本理化与生物指标的变化,探讨再生水长期灌溉对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以期为再生水灌溉风险管理
一、毛泽东: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战略思维的萌芽rn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注我同的思想文化建设,对如何在中国新旧文化转换过程中提高
反思,原为唯心主义哲学概念,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后来泛指对某些事物或过程的重新回顾和认识.人之反思,古今皆有之,它是一种文明程度和个体成熟与理智的标志,古有“扪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其病原菌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该病害的防控一直是烟草生产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生物防控已成为克服土传植物病害的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rn大学生作为构成社会的新近群体,价值观也带有必然性的转变与迷茫,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存在困惑
作用于GABA受体的杀虫剂,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间二酰胺类和异噁唑啉类杀虫剂作为新型的GAB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与环戊二烯类、苯基吡唑类和大环内酯类杀虫剂相比,具
一、中国历代名家共同呼吁把德育放在首位rn中国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和传统的文明历史,名家荟萃学派众生.他们在很多方面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坚
本文论述了包装及书籍装帧涉猎的三个方面以及对包装及书籍装帧设计中一些盒型结构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在书籍中对于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图形创意型、功能型
一、企业文化是涵盖生产经营各大领域的一种战略级的力量企业文化突出的特征是以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为纽带,构筑企业的价值观、行为信条、组织气候,形成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经营
按照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工作安排,6月12日—14日,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海鹰带队赴河南省科协开展调研督查工作.河南省委副书记王炯会见吴海鹰一行,河南省科协党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