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贫困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国内外对武汉市流动人口贫困问题的相关理论、成果等,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亲自深入调研、个案访谈,较深入全面探析了武汉市流动人口贫困的现状,与导致贫困的社会深层原因,并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建议性对策。武汉市流动贫困人口现状为:(1)工作收入不稳定。他们遭城市排斥、歧视,从事的多是苦、累、险、工资低的岗位,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不满城市、单位倾向喜好跳槽,企业为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断更换员工。(2)难以有效维护权益。他们文化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维权的专业知识、强烈意识,又遭城市排斥、歧视。(3)生活环境差,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外。他们在住房、家电、饮食等内在的生活环境上,与住地所在社区的建筑、物业的外在环境上都较差。武汉市流动人口陷入贫困的社会深层原因是:(1)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二者相因相生。改革开放前,工业化发展缓慢,城市化率低,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城市化进程缓慢,远低于发达国家同阶段工业化进程的城市化率,城市积累了从历史到现在的大量的未能转化成真正市民的农民工。(2)城市贫富差距加大。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竞争不公正,市场机制、社会制度等不完善,致中国的基尼系数约0.5,排在世界前列。贫富差距在城市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与城市户籍当地市民。(3)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户籍制度是导致武汉市流动人口贫困的一个最根本性原因,所有对农民工等农民不公正的歧视全附着于户籍,社会保障制度亦分为不公正的城镇、农村两套体系,致农民工在城市享受不到应得的城镇保障体系待遇。最后,笔者就如何解决武汉市流动人口贫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对策——明确贫困理念是前提、完善各项制度是根本、纳入均等化服务是保障。
其他文献
室温工作将为光子型红外探测开辟更广泛的应用,系统整理和分析了从近红外到长波红外的III–V族及Ⅱ-Ⅵ族半导体探测器的室温性能,讨论不同材料体系和器件结构的室温暗电流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民生、法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
在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事务所通过合并产生了一系列大所.但近年来国内大所的频频爆雷,让我们反思,做大不等于做强,低质量的合并对象、存在缺陷的质量控制体系、过高的市场集中
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在世界各国,银行业都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政府对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是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社会稳
学位
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一方面被学术界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引起了不少争议。除了存在对治理概念和理论的一般争议之外,对治理在中国是否可能、治理实践在中国是否存在更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