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用药中应用范围最广、品种最多、消耗量最大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类、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等。目前,感染性疾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不恰当的抗菌治疗,不仅使感染患者用药疗程和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费用加大,还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久之,则会陷入无药可医的处境。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非细菌感染性用药,预防用药或联合用药不当,药物的选择不当、起点过高,给药剂量、频率、时间、疗程不当,给药途径不当、选择的溶媒不当等。我国抗菌药使用的特点:两高两低。即:使用率高,使用起点高;送检率低,合理性低。该课题旨在探讨该医院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和发展趋势,调研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从而达到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患者的治疗方式,提高其生存质量及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也避免不合理地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发展等。1.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卫生部规定,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超过20%。该院每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实行监管,杜绝科室集中用药现象,并制定具体的奖罚措施,以提高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通过对该院2011-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17%较2011年26%有了较大改善,说明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中,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通过督查、监测、评价、反馈等手段,结合医院奖罚制度,可促进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一步降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要继续加强干预措施,使得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更趋合理。2.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和《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该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结果可看出,2012年较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都有所好转,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促使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更好。为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手术科室可作为下一步整治的重点,继续加强对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的目的。3.580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分析该院2012年10月起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了综合干预。本调查通过对比干预前后共580例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的指标变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可看出,干预后组较非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有明显改观,下一步可继续加大干预措施,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