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不仅具有“水塔”和“基因库”的作用,还发挥着气候变化应对和区域碳循环“碳库”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污染等,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湿地生态面积大幅度下降,这个被誉为地球之肾的自然生态系统,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自《湿地公约》缔结后,国际社会已日趋关注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在环境保护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首先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其次,对昆明市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着重从管理主体、管理措施、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介绍与阐述,为下一步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发现提供现实依据;再次,从整体治理理论和政策网络理论的角度对昆明市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蓝藻治理效果不好;2)开放式湿地公园管理漏洞存在;3)湿地环境效益释放不充分;4)入湖河口湿地管理不足;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为:1)缺乏湿地管理专门机构,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2)湿地保护经费没有形成长效保障机制;3)滇池环湖湿地建设与昆明市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4)湿地水体污染管理不到位;5)未能够有效充分利用湿地发挥湿地人文领域功能五个方面原因;最后,针对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问题从整体治理理论和政策网络理论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主要包括:第一,健全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第二,建立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并明确职责;第三,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技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