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土地利用己成为当今地学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尤其面临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增长所导致的非农用地的急剧增加以及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耕地退化和流失,使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耕地数量变化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县是我国土地资源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研究县市级尺度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耕地数量变化研究体系;另一方面也将对耕地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及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及粮食生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昆山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上海和苏州相邻。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变化非常显著。昆山市高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快速的土地利用变化,致使耕地数量急剧减少,成为一个典型的县市级尺度研究的热点地区,为揭示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条件。 本文在综述目前国内外耕地数量变化、粮食安全以及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1990-2002年序列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江苏省昆山市的耕地数量变化、粮食安全变化以及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三大部分,共五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耕地数量变化、粮食安全及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和土地利用现状。首先介绍了昆山市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差异。其次分析了昆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第三章本章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昆山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变化的驱动力。首先分析了耕地总量、人均耕地占有量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然后分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建立了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模型,并预测了耕地数量变化的趋势。 第四章由于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所以本章重点对昆山市粮食安全态势与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由于资料的不可获取性,本章主要从粮食生产角度,分析了昆山市粮食总产、粮食单产和人均占有量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粮食总产的驱动模型。由于耕地变化是粮食生产的最重要驱动力,所以在研究粮食总产态势与驱动机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第五章结论和讨论。针对昆山市耕地利用和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建议。并对因主客观情况研究缺陷进行说明,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其他文献
灌溉农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资源的供给状况。我国灌溉面积在全部耕地面积占有很高的比例,灌溉农业在我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厚煤层矿井的开采体系极大地影响着煤矿生产经营成本。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开采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井的能力和潜力。本文探讨厚煤层的开采现状与技术重点,掌握煤火的
植被高度制图不仅能从大尺度反映植被的垂直生长状况,特别是森林植被高度对准确地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分布模式估算进而评价全球森林碳源和碳汇非常重要,而且植被高度制图能为更精
本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6个不同沙漠化程度群落的比较分析,针对沙漠化过程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研究了沙漠化过程科尔沁沙地植被稳定性变化的特征及其维持机制。
该文通过对当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研究进展的讨论,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的双健康模式,对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生态环境
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西部区黄土沉积地貌和特征的考察分析,选取沉积连续,分辨率高的研究剖面临夏塬堡剖面,对该剖面从上向下以2cm间隔采取的1355个分析测试样品,分别进行粒度
本文利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模块,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人口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供了两个人口地理信息数据挖掘的实例.宏观
气溶胶信息定量化是气溶胶遥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气溶胶信息定量化的基础和前提是遥感观测设备高精度定标。定标是建立遥感器探测信号与观测目标特性参数联系的纽带。遥感器在
野外信息采集是地学研究获取感性认知、采集第一手数据、验证室内研究结果的基本手段。随着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规律的揭示越来越依赖于大尺度的空间范围和长时间累积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