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我院胸痛中心建设的改进对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患者救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救治经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建设、试运行规范化胸痛中心并持续完善期间诊断为ACS且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患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胸痛中心完善前收治的84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infarction,STEMI)和21例极高风险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为对照组,以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胸痛中心完善后接诊102名STEMI和25名极高风险NSTEMI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ymptom onset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S2FMC)、导管室激活时间、到达医院大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D2B)等关键时间节点、救治经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室壁瘤形成、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和转归的差异。结果1.完善前与完善后比较FMC2ECG时间6.34±1.53分钟比4.19±0.29分钟,P=0.011、ECG诊断时间7.34±0.53分钟比3.76±0.43分钟,P<0.001;导管室激活时间17.41±0.92分钟比12.18±0.48分钟,P=0.003;cTnI报告时间21.52±0.76分钟比15.18±0.33分钟,P=0.003;门-球时间65.18±7.72分钟比46.22±2.66)分钟,P=0.014;FMC至PCI完成时间106.49±3.87分钟比88.50±2.11分钟,P=0.002下降,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缺血时间390.70±75.01分钟比363.77±70.55分钟,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3±0.28)。2.试运行组与正式运行组比较试运行组与正式运行组远程ECG发送占比33/84=39.2%比54/102=52.9%,P=0.001;略过急诊科和CCU直达介入室比例24/84=28.6%比42/102=40.4%,P=0.013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运行组与正式运行组比较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84=6.0%对7/102=5.8%,P>0.05和院内死亡率2/84=2.4%对2/102=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运行组与正式运行组住院费用34870±2454对28830±3226元,P=0.03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建设的完善能有效缩小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窗,改善急诊PCI患者的近期预后,并减少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