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晋永嘉之乱后,中原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各民族势力的控制。此间,慕容鲜卑崛起于辽西,高句丽又欲向辽东地区扩张其势力,两者终于同处一隅,地域相接,进行了百余年的争夺战。初期,慕容鲜卑奉行“尊晋”策略并推行“汉化改革”,国势渐盛,高句丽不能敌,常畏而服之。后期,慕容氏国力衰弱,高句丽逐步反客为主,占据了辽东地区。直到高句丽国灭,辽东地区一直在高句丽的控制之下。与此同时,慕容鲜卑的佛教文化、马具、金步摇等东传高句丽,对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列岛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由绪论、本文、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简单地叙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主要内容、创新点等内容。 正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主要叙述前燕建国前高句丽与慕容鲜卑的关系。高句丽与慕容鲜卑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前燕建国前,在慕容鲜卑首领莫护跋时期,慕容鲜卑和高句丽就以盟友身份同助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的武装冲突则始于木延助魏将毌丘俭东征高句丽。慕容廆更是发动了两次对高句丽的战争,直至高句丽美川王向慕容鲜卑求盟,此间双方互有攻伐,互有胜负。第二章主要阐述高句丽与前燕的关系。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东晋封慕容皝为燕王。自此第一个慕容氏燕国建立,史称“前燕”(337年-370年)。慕容皝称燕王后不久便开始了对周边势力的讨伐,矛头直指高句丽、鲜卑宇文部、段部、夫余。前燕与高句丽的丸都之战,使高句丽元气大伤。慕容鲜卑与高句丽由势均力敌转变为燕强丽弱。由慕容儁中原称帝开始,前燕进入了全盛时期,与东晋、前秦形成鼎足之势。面对前燕蒸蒸日上的国势,高句丽制定了灵活的外交路线,向前燕称臣。高句丽与前燕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第三章主要叙述高句丽与后燕关系。前秦灭前燕后,发动了对东晋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的伐晋计划未像其想象的那么容易,前秦以大败而告终。前秦由此转胜而衰,慕容垂则趁机叛秦,建立了后燕政权,彰显了慕容氏顽强的生命力。后燕强盛时,基本恢复了前燕的版图。高句丽经小兽林王、故国壤王的改革,已是国富民殷、兵强马壮。高句丽一改以往臣服于慕容鲜卑之姿态,频繁进攻辽东地区。广开土王即位后,更是强力推行西进政策,围绕辽东地区,与后燕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高句丽最终于公元404年,攻占辽东地区。完成了高句丽数代王的夙愿。第四章主要阐述了高句丽与北燕关系。后燕末期,慕容氏统治阶层骄奢淫逸,使得民不聊生。后燕军官冯跋等人起事,拥立后燕主慕容宝义子慕容云(原名高云,高句丽人)为燕王,史家称之为北燕。高句丽与北燕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维持了友好关系。北燕大败于北魏时,高句丽更救援北燕主冯弘,并安置于辽东,维持了其北燕王的地位。后冯弘素侮高句丽王,且欲投奔南朝,高句丽长寿王不得以斩杀北燕主冯弘,以缓解同北魏的紧张关系,高句丽与北燕决裂。北燕民众尽归高句丽所有,高句丽的国家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充实。第五章主要叙述了三燕文化对高句丽的影响问题。五胡乱华时期,慕容鲜卑在北方建立了“三燕”政权均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都城或陪都,先后长达百年之久,朝阳素有“三燕故都”之称。慕容鲜卑在这里创造了朝阳历史上独具一格的慕容鲜卑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也被称为“三燕文化”。“三燕文化”可以说4-5世纪东北亚地区最为先进文化的代表。高句丽与慕容三燕政权地域相连,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密切联系。慕容鲜卑文化大量东传,最终被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日本的古坟时代所全面继承和接受。在东北亚文化交流史上,足可以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结论部分主要在本文所论述的问题基础上,总结和强调了几个问题:第一,高句丽正因为有了像慕容鲜卑这样强悍的竞争对手,使得高句丽统治者时刻不敢懈怠,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高句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第二,强调了北燕余众对高句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揭示了高句丽对外扩张的非盲目性。第四,通过对慕容鲜卑和高句丽的发展历史的阐述,揭示了善于包容和学习在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五,总结慕容诸燕政权迅速覆灭的原因,并警示后人需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