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新的转型,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题借鉴前人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我省部分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调查,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与形成原因,并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若干对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对职业价值观的理论分析,界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定内涵,深入分析正确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并对其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职业评价、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取向的总的看法。正确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包括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科学的职业理想、合理的职业价值目标和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它对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知识现状、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三个方面的倾向性态度和选择行为的调查,重点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复杂状况,并总结归纳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所呈现的五个主要特征,即:职业价值观念自主化、职业评价标准务实化、职业价值取向多元化、职业选择行为矛盾性和职业期望目标理想化。这些特征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其职业价值取向又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尤其对待职业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倾向和矛盾性特点,这些不良职业价值观的倾向需要加以正确疏导和调适。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从外因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转型、就业制度变革、高等教育改革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高校德育教育形式化和职业指导教育不力等学校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从内因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到个人职业认知状况、价值取向和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第四部分,分析和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自我发展观;加强职业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动机;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职业目标;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择业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把握好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两个基本原则,即: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形式。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实践活动的培育作用、职业指导的教育作用、政策措施的激励作用和自我认知的动力作用,以保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最后,要优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因此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积极的舆论环境和创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努力提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