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易繁殖、生长快、材质优、产量高、好管理而深受群众的钟爱。杉木林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经营的森林类型之一,其栽培范围遍及我国整个亚热带多个省(区),栽培面积约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1/4。但由于多代连栽,出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等生态问题,为此,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过程的研究,可为杉木林的长期生产力的维持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杉木林的长期经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空间一致和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利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多年的实测数据,对两个世代杉木人工林速生阶段(7—11a生)、杆材阶段(14—18a生)和成熟阶段(20a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林下植被、死地被物层和凋落物生物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杉木连栽两代的代际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7a生第2代杉木林的平均单株生物量为13.17 kg,变动范围为11.75—14.69 kg;林分生物量平均为31.10 t·hm-2,变动范围为27.03—38.48 t·hm-2;年平均净生产力为4.44 t·hm-2·a-1,变动范围为3.86—5.50 t·hm-2·a-1。与相同环境同龄第1代杉木林比较,其平均单株生物量下降2.46 kg,下降幅度为15.74%,林分生物量第2代较第1代下降14.18 t·hm-2,净生产力下降2.04 t·hm-2·a-1,下降幅度均达31.47%,干材经济系数下降幅度达40%。2.11a生第1代杉木林单株生物量为37.54 kg,第2代为34.73 kg,下降了7.49%。第1、2代杉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60和71.45 t·hm-2,第2代比第1代减少了16.53%。第1代杉木林的平均生产力为7.78t·hm-2·a-1,第2代为6.49 t·hm-2·a-1,下降1.29 t-hm-2·a-1。两代杉木林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分别占林分生物量61.09%和58.22%,其他组分生物量排列顺序依次为树根>树叶>树枝。3.14a生第2代杉木林单株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42.07 kg、97.18 t-hm-2和6.95 t·hm-2·a-1,第1代则分别为45.22 kg、104.45t·hm-2和7.47 t·hm-2·a-1,第2代比第1代分别下降3.15 kg、7.27 t·hm-2和0.52 t·hm-2·a-1。4.18a生第1代杉木单株生物量为63.51 kg,第2代为62.75 kg,第2代较第1代下降1.20%;第1代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146.70 t·hm-2和11.88 t·hm-2·a-1,第2代为144.96 t·hm-2和9.49 t·hm-2·a-1,第2代较第1代下降1.19%和20.1%。5.20a生杉木单株生物量第1代为90.69 kg,林分生物量为209.50t·hm-2,生产力为10.78 t·hm-2·a-1,第2代分别为86.56 kg、199.94 t.hm-2、9.21 t·hm-2·a-1,第2代较第1代分别下降4.55%、4.56%、14.56%。干材经济系数第2代较第1代下降17.12%。6.杉木连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代际效应:7a生第1、2代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5.63、13.06kg和45.38、37.90 t·hm-2,第2代比第1代下降16.44%和16.48%;11a生第1、2代分别为37.45、31.11 kg和108.73、90.31 t·hm-2,第2代比第1代下降16.93%和16.94%;14a生第1、2代分别为45.22、42.07kg和104.45、97.18 t·hm-2,第2代比第1代下降7.0%和6.96%;18a生第1、2代分别为63.51、62.75kg和146.70、144.96 t·hm-2,第2代比第1代下降1.20%和1.19%。20a生第1、2代分别为90.69、86.56kg和209.50、199.94 t·hm-2,第2代比第1代下降了4.55%和4.56%。7-11a生第1代杉木林的生产力是第2代的1.15倍;14-18a生第1代是第2代的1.25倍;18-20a生第1代是第2代的1.17倍。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为第2代杉木林的枝、叶、树皮生物量高于第1代林,尤其是根的生物量是第1代林的2-4倍,而树干材第2代林比第1代少20%,表明第2代杉木林的干材经济利用系数小于第1代。7.两代杉木林从生长发育的速生阶段(7a-11a生)到杆材阶段(14a—18a生)过程中,林下植被生物量均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状态,且规律不一致。在速生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第1代随林龄的加大而增加,第2代则随林龄的加大而减少;林分在杆材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第1代随林龄的加大而减少,第2代则随林龄的加大而增加。杉木林下死地被物层生物量,两代杉木林均表现出随林龄的加大而增加。代际间的表现为:7a生林分的死地被物层生物量第2代较第1代低,但11a、14a、18a生的林分,却为第2代高于第1代的2—3倍。杉木林凋落物的平均生物量第1代为4479.31 kg·hm-2,第2代为1109.86 kg·hm-2,,第1代为第2代的4倍,这主要是与两代杉木林生长差异有关外,还与同一林龄的连栽林分密度紧密相连,第2代杉木林的密度低于第1代,林木个体间竞争相对较弱,自然整枝没有第1代强烈。8.在连栽两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均以林木层(杉木层)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第1代杉木层生物量可占系统总生物量的97.21%—97.90%,第2代占91.76%—96.02%;林下植被层第1代占0.28%—0.55%,第2代占1.21%—2.88%;死地被物层第1代占1.55%—2.27%,第2代占0.18%—5.92%。表明林地空间位置为经营目的树种所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尤其是发生率占所有恶性肿瘤2%的出现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消化道肿瘤,每年都会带走大约22万人的生命,所以说食管癌是消化道肿
钢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中,钢结构的发展水平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只要指标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比较有限。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方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经济、
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传统中国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国画家选取客观事物之精粹,融入自身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采用艺术的手法创造
为了提高高校营养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并促进营养知识以及科学膳食与健康理念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传播,通过文献调查法,结合个人的营养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经
如果有人问:"中国现存最早的傣族古城在哪里?"我敢肯定地说:"她就是素有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城本部的娜允古城."娜允,傣语意为城子,位于孟连傣
在露天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边坡的稳定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矿山生产的安全,是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因此,边坡稳定性的安全分析对矿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先锋煤矿
由于齐108块稠油油藏开采时间长,导致地层压力低、采出程度高,油井面临着井况变差以及高轮次蒸汽吞吐引起的油层出砂等问题,抽油机井泵效越来越低。
我国事业单位采用的是预算会计制度。我国预算会计已经过三次大的改革,完善了预算会计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预算会计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对兔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软骨退变的保护机制,为临床应用鹿瓜多肽防治骨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取40只采用单侧后肢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