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体系是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信用体系为社会经济体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长三角地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的先行区、国际化的先导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长三角率先培育和发展高水平、现代化、全覆盖的区域信用体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也是实现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对长三角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资料收集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对长三角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论文的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对文章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区域信用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明确了区域信用体系的架构组成,同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第三、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对苏、浙、沪以及长三角整体区域信用体系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个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总结其取得的成果,并找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是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笔者设计出“一二三四五六”的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布局,即一个指导思想,两个平台(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信息和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三个取向(指法律、道德、价值上的信用取向)、四个层面(指信用技术、信用制度、信用服务体系、诚信活动四个方面)、五个环节(指信用信息采集、记录、使用、惩戒和奖励);六个任务(区域内金融、商务、社会管理、市场主体、信用行业、诚信活动六大领域诚信建设的任务)。最后本文根据此框架体系以六大任务为重点抓手,对长三角信用体系建设路径进行探讨。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和所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相关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