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莫言小说比喻主观性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辞格是指对本民族语言的语音、语义以及话语结构进行特殊组合从而产生具有独特效果的言语表达方式。比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格,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古老的历史。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存在比喻,浩如烟海的文学文本中比喻的使用也是俯拾即是。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先生,他的小说中比喻运用的数量之多令人望尘莫及,看似信手拈来却又不拘一格、不落俗套;相较而言,虽然钱钟书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但是比喻的使用同样是比比皆是、不落窠臼,往往能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美妙感觉。同样是当代文坛上闪烁的文学大家,同样是小说作品中比喻运用丰富多彩的学者,但是相较两人的小说作品中比喻的使用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相似性的同时也有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究其缘由,是因为比喻具有主观性。著名语言学家Lyons指出,主观性指的是自然语言在它们的结构和运作的正常方式中提供了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的表达和他自己的态度以及信念等。钱钟书先生与莫言先生在小说创作中比喻的使用同样也表达他们各自的想法、态度、经验以及信念等。本篇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本篇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括与总结;第二部分是对比喻修辞构成要素的梳理;第三部分通过对钱钟书先生和莫言先生比喻的搜集、整理,从喻体的主观选择上,喻体的表现形式,比喻的功能分类以及比喻的风格四个方面来阐释比喻的主观异同;第四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说明比喻主观性受到生活经历、地域差异、时代特征、文化心理等的影响。本篇论文以钱钟书先生与莫言先生的小说为文本载体,分析其作品中的比喻句型,研究两位作家在比喻运用中的主观性体现以及造成主观性差异的原因,希望能对比喻主观性的解读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其他文献
课堂回放:[片段一]师:我们以前有学过万以内的数,上节课还认识了整万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一起读一读:(逐个出示2000、2003、2006)师:下一个会是?生:2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灵活的制备纳米或微米胶囊方法——层层纳米自组装法(LbL)。LbL法制备微胶囊的显著优越性在于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对胶囊的大小、组成、结构、形态和囊壁厚
[摘要]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各级计算机等级考核标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衡量高职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现有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教学体系,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