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精神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戏剧创作的。曹禺在戏剧中为我们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蘩漪,《日出》中的陈白露、李石清,《原野》中的花金子、仇虎,《北京人》里的曾文清、愫芳,《家》里的觉新、瑞珏等人物形象共同奠定了曹禺戏剧艺术长久的生命力。
“人”作为永恒的主题,贯穿在曹禺的整个戏剧创作历程中,人物形象内心深处的灵魂被他不断地展现和深入挖掘。本文选取曹禺自1933年《雷雨》写作完成到1942年开始改编话剧《家》这十年间的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塑造的典型青年人物形象。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戏剧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人不成其为“人”的社会现实原因和个人原因,以及人物形象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的表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人怎样成为真正的“人”的艰难蜕变,通过男性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的蜕变历程表达了“人是为什么活着”的思考。全文通过对所选人物形象在相同的社会大环境和人生境遇下对人生道路做出的不同选择的对比分析,来突出曹禺对真正的“人”的认识和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