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中仍含有一些残留的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而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对其去除效果较差,致使其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抗生素类药物是PPCPs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也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所以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的微量抗生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检测了九种磺胺类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含量水平,并研究了接触过滤-纤维过滤-活性炭-反渗透工艺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阐述和分析了该装置的特点以及接触过滤的运行参数,分析了各部分的出水水质;研究了砂滤柱和反渗透膜的清洗情况。通过静态烧杯试验比较了氯化铁、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三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根据试验结果,混凝剂选择聚合氯化铝,并考察了pH、温度对混凝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砂滤柱滤速为4m/h,混凝剂投加量为20mg/L为宜。砂滤柱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气冲强度为16L/m2·s,冲洗时间为1.5min;气水联合冲洗时气冲洗强度为16L/m2·s,水冲洗强度为4L/m2·s,冲洗4min;最后水力冲洗强度为8L/m2·s,冲洗5min,反冲洗周期为13h。接触过滤在最佳工况和试验条件下,预处理对浊度、TN、TP、CODcr、UV254、TOC平均去除率为89.5%、18.9%、51.9%、59.7%、27.6%、30.8%;组合工艺对浊度、无机盐、TN、TP、CODcr、UV254、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1%、97.8%、88.3%、99.4%、85.9%、98.3%、89.4%。除磺胺脒、磺胺二甲氧嘧啶外,其余七种磺胺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均有检出,其浓度范围分别为0.617~6.218μg/L和0.431~2.395μg/L,其在进水和出水中检出率73%以上,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并不能完全被去除,去除率在-12.0%~73%之间。预处理对七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率分别为13.3%~16.9%、4.1%~19.3%、14.1%~37.4%、5.72%~28.8%、35.2%~62.4%、1.78%~59.6%、0.7%~27.8%;组合工艺对七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率均为100%。研究了温度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脱盐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膜通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膜通量与温度存在正比线性关系,并且线性显著。提出反渗透膜污染预防和化学清洗,先用2.0%柠檬酸,再用0.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膜进行化学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