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林下经济成为一种新的林业经济现象,其生产方式独特,科学内涵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从林下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与评价了中国林下经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林下经济在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目前林权改革和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林业政策的扶持,法律的规范性作用明显不足。法律在林下经济形成初期有着指引和导向作用,在其发展阶段则发挥着保护与协调作用,同时可以对林下经济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首先讨论林下经济的基本概况,对林下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进而阐述了林下经济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认为林下经济是一种复合型的经济、生态、社会、法律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物权属性。同时介绍了林下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现状,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性对策。其次分析了现有林下经济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国有林的林下经济准入规定模糊、林下经济产品的权属和抵押权存在争议,集体林征收中对林下经济产品没有有效补偿,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林农缺乏林下经济法律意识等问题。再者运用比较分析法,在研究国外农林复合经营和林下产品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借鉴的信贷优惠、税收政策和森林生态旅游方面的措施。最后论述了林下经济制度的完善建议,我国需要在法律上建立完善的国有林林下经济准入规定、确认权属、明确林下经济产品流转和抵押的权利,这样既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又利于推动林下经济的市场化运行,为林下经济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提出建立集体林林下经济征收补偿机制;加强对林下经济制度的监管,有效地协调权利的实现与生态保护的冲突;制定信贷、税收、林下生态旅游专项法律法规;加强对林农林下经济法律意识的培养,笔者期待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我国林下经济制度走向体系化和规范化道路,以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