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吊弦作为弓网接触悬挂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力索、接触线之间起着传递应力和振动的作用。在吊弦其长期服役过程中,由弓网相互作用引起的吊弦频繁振动受力成为吊弦的行为常态,由此容易引起断裂失效问题。同时,由于大部分区段吊弦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极容易受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这也加剧了吊弦的疲劳失效。考虑到当前吊弦服役研究尤其是环境工况下吊弦疲劳寿命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同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有待改进,因此,本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吊弦作为弓网接触悬挂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力索、接触线之间起着传递应力和振动的作用。在吊弦其长期服役过程中,由弓网相互作用引起的吊弦频繁振动受力成为吊弦的行为常态,由此容易引起断裂失效问题。同时,由于大部分区段吊弦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极容易受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这也加剧了吊弦的疲劳失效。考虑到当前吊弦服役研究尤其是环境工况下吊弦疲劳寿命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同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有待改进,因此,本文尝试从接触网整体吊弦疲劳寿命预测方面开展研究,同时着重从环境因素考虑吊弦附加受力情况,研究整体吊弦疲劳寿命问题,进一步分析整体吊弦的疲劳寿命。首先,根据京沪高铁设计参数,建立接触网有限元模型,依据安装规范要求进行静态找形分析。通过在弓网模型中施加覆冰载荷,计算不同覆冰厚度下接触线弹性,归纳不同覆冰厚度下、不同位置吊弦处接触线弹性规律。采用仿真分析法和力矩平衡法求解一跨内不同位置吊弦静态力,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吊弦静态力存在显著差异,为后续分析提供模型依据。其次,为研究风和覆冰工况对吊弦产生的综合影响,采用合适的风功谱函数模拟脉动风,然后与平均风相叠加,即可构建随机风场。通过Fluent扰流分析计算覆冰吊弦截面气动系数,根据平均风、脉动风与风攻角之间耦合关系,推导出作用在承力索、接触线及吊弦上的风振响应,离散加载到5个典型位置吊弦节点。通过在ANSYS中作瞬态动力学分析,最终求解出整体吊弦动态力时程。分析吊弦动态时程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靠近定位器吊弦从振动剧烈至振动趋于平缓这一时间历程较短,同时振动阻力较大,跨中位置吊弦反之。最后,运用雨流计数法将上述吊弦动应力时程离散化为随机循环载荷,通过Goodman算法得到零均值标准疲劳载荷谱。对吊弦试件进行疲劳试验,统计出吊弦断裂时拉力及断裂时拉伸次数,拟合出试件S-N曲线,根据Miner累积损伤理论,最终估计出不同工况下吊弦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从吊弦分布位置来讲,靠近定位器疲劳寿命较短,跨中位置吊弦寿命较长;从工况角度来讲,车速是影响吊弦寿命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对于强风区域,风速对吊弦寿命影响也较为显著,由于吊弦不断振动影响冰的附着,覆冰厚度对吊弦寿命影响最小。
其他文献
如今,电力电子技术早已时过境迁,我们对电磁干扰并不陌生,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军事,而是广泛应用于通信、电气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并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电磁兼容问题。电磁干扰往往会导致电力电子设备或系统出现故障,严重时可能会损坏设备甚至危及我们的身体健康。针对电磁兼容性问题,国内外诸多组织机构根据不同设备、不同场景制定了各类电磁兼容标准。如IEC制定的IEC 61000系列电磁兼容标准,我国
列车控制系统的响应延迟会导致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速度跟踪性能差、不安全运行和能源浪费。而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更高的性能指标,如更快的运行速度、更大的发车密度等,对多列车的高追踪性能和高安全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单列车在节能优化、跟踪控制以及时滞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运行过程中的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考虑运行中的高速列车含有状态时滞以及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三个控制指标,以控制指标为衡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在电力电子系统中应用广泛,其因老化而产生的失效若不能提前被发现,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损坏,甚至造成重大灾难。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特征参数的IGBT老化状态监测方法和寿命预测方法,以实现IGBT老化状态的实时评估,在老化失效前发出预警,以提高电力电子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运维的经济性。在详细分析IGBT老化失效机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图片、文本和视频数据等高维数字信息在网络中呈现指数式增长,让数据分析及预测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如何有效地解决高维海量数据带来的种种问题,成为数据挖掘和机器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另外,多样化数据的快速增长让数据标签的获取成本愈加不受控制。因此,基于半监督数据的特征选择方法成为数据降维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特别地,基于最小二乘回归的稀疏特征选择方法通过设计高效的模型,学习并
车轮轮辋疲劳裂纹,可能导致车轮崩塌,引起列车车辆脱轨。本文以CRH2型动车组拖车车轮及轮辋疲劳裂纹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带裂纹拖车车轮台架试验、裂纹扩展和载荷条件为基础,探索车轮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与台架试验车轮轮辋初始裂纹几何与载荷一致,建立了轮对有限元主模型+轮辋裂纹子模型,探索了车轮轮辋微裂纹尖端K因子的三维计算方法,计算获得了轮辋表面椭圆裂纹长短轴的三维K因子,
三元乙丙橡胶(EPDM)因其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以及优良的绝缘性能,广泛用作车载电缆终端主绝缘材料。而由于终端恶劣的运行工况及复杂的制备工艺,难免在绝缘层上引入气隙、杂质等绝缘微缺陷,从而引发电树枝,最终导致绝缘故障。考虑到终端在运行过程中,主绝缘层长期遭受高温影响,对电树枝的引发及生长产生极大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开展加速热老化试验,研究了热老化对EPDM微观结构和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储能装备而被广泛的关注,其中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最主要的是电极材料的选择。目前,多孔炭材料是超级电容器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材料。木质素(Lignin),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作为生物质三种主要组分,是天然芳香族大分子,具有含碳量高的特点,其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研究开发高性能木质素基多孔炭电极材料,对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热压液化的方式对木质素进行活化,通过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凭借其环境适应性强、灵活性好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武器、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根据传能机理的不同,WPT技术主要分为电磁辐射式、超声波式、电场耦合式和磁场耦合式四种,其中,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凭借其较强的功率传输能力和较高的传输效率等优点得到了
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才可以满足动力需求。但是单体电池在出厂之前会存在不一致性问题,并且这种不一致性问题会随着电池组的反复使用逐渐严重,降低了串联电池组的实际使用容量,甚至会引起电池组燃烧、爆炸。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串联电池组中单体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电池均衡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串联电池组中。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池均衡电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以电动汽车的
高强质轻、多功能复合一直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方向。表层致密、中间多孔的具有三明治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表层致密的结构保留了传统金属材料的优异力学性能,而心部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密度,同时保留多孔材料的一些特性。具有该种复合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机械工程、航空航天、汽车、高速列车等领域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在Fe-Ni-P合金和多孔Fe-N合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