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岁段儿童眼动参数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7-15岁段儿童眼动参数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屈光度分为三组,即近视组(高度近视组(≤-4.25D),中度近视组(-2.25~-4.00D),低度近视组(-0.50~-2.00D)),正视组(+0.25~-0.25D),远视组(≥+0.50D)。全部对象均用0.5%托品卡胺行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用综合验光仪VonGraefe法及FCC法测量近距隐斜、远距隐斜、AC/A比值、调节滞后值。分析各组间眼动参数的差异及其与屈光度的相关性,及各年龄组屈光状态和眼动参数的差异。结果:近视组AC/A比值及调节滞后值均较正视组及远视组高(3.690±0.057、2.450±0.331、0.782±0.221,P<0.001;2.648±0.060、2.529±0.089、0.555±0.065,P<0.001)。高度近视组AC/A比值较低度近视组高(3.558±0.141、3.236±0.072,P<0.001)。近视屈光度数与AC/A比值及年龄均呈正相关(r=0.146,p<0.001;r=0.053,p=0.016)。年龄与AC/A、远距隐斜、近距隐斜及调节滞后值均无明显相关性(r=0.053,p=0.056;r=-0.020,p=0.363;r=-0.011,p=0.619;r=0.071,p=0.303)。结论:儿童近视的发生可能与调节滞后值的增大和高AC/A比值有关,AC/A比值随近视程度的加深有升高趋势。且在10岁段儿童AC/A比值有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中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例组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患儿行可疑致敏药物的斑贴试验,其中10例轻型反应患儿同时以长时程连续口服药物激发试验验证斑贴试验的准确性;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行常见药物的斑贴试验验证其特异度。结果:54例病例组患儿中16例斑贴试验阳性,阳性率29.63%,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斑贴试验均阴性,斑贴试验的特异度为100.00%
目的:  通过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orme,TLS)的好发因素,为TLS的预防和及早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