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为临床特征。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尿路结石、肾脏病变等,其中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发作时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对痛风的治疗,临床上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止痛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丙磺舒、痛风利仙、别嘌呤醇等,虽也能缓解急性关节炎症状,有一定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但并不能解决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问题,且药物的毒副反应明显。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历节病”等范畴。我们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形体肥胖、起居不慎为基本病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热毒为患是病机关键。热毒、痰浊、瘀血交相为患是主要病理产物。在急性发作期,湿热蕴结者较为多见。此时相当于中医的“热痹”。中医治疗痛风有悠久的历史,现代中医对痛风的研究也比较丰富。痹证的治疗原则是祛风、除湿、散寒、清热、通经络、止疼痛,热痹的治疗应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四妙散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组成,方中以黄柏清热燥湿为君;苍术燥湿健脾为臣;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兼可引药下行同时为佐使药;薏苡仁渗湿泄浊,导湿热于小便出,为佐药,苍术和薏苡仁配伍,强化健脾利湿之功,断湿热之源,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活血之功,是治疗下肢痿弱,足膝红肿,筋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之热痹的良方。实验结果表明,四妙散对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其可以抑制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性水肿为主的急性炎症早期反应。此外其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延长热刺激小鼠痛阈值,表明四妙散对不同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缓解临床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并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水平。对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较多,但对痛风的辨证分型不明确,疗效判断标准也不太统一,很多临床研究缺乏规范的疗效标准,基于此不足,我们选择属于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四妙散治疗的疗效,为四妙散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推广提供依据。1、方法本研究采用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入组80例符合湿热蕴结型痛风的患者,采用四妙散颗粒进行治疗,疗程为7天,分别在2天、4天、7天检测患者关节炎疼痛缓解时间、局部红肿消退时间以及关节肿痛指数(包括关节休息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度),各关节肿痛指数=[(治疗前肿痛总分数—治疗后肿痛总分数)/治疗前肿痛总分数]×100%。分别计算治疗前、治疗2天、4天、7天时关节肿痛指数。然后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疗效进行判断。2、结果2.1研究显示,经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急性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平均缓解时间约为2天,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平均约3至4天。2.2研究显示,治疗前,关节肿痛指数评分较高,治疗2天后,关节肿痛指数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意义;治疗4天后,关节肿痛指数继续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治疗7天后,关节肿痛指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2.3研究显示,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临床治愈19人,占23.75%,显效41人,占51.25%,有效14人,占17.5%,无效6人,占7.5%,总有效率为92.5%。3、结论3.1四妙散快速消除关节红肿,减轻关节疼痛。研究中患者均属于湿热内蕴导致的关节炎,故用清热祛湿,通络止痛的四妙散可以清楚体内的湿热,通畅痹阻的关节气血,故可以收到消肿止痛之效。3.2四妙散明显降低关节肿痛指数。由于清除了痹阻关节的湿热之邪,消除了关节肿胀、疼痛,同时可以减轻关节压痛,故可以较全面的改善关节情况,降低关节肿痛指数。3.3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疗效确切。治疗一周后,由于患者体内湿热之邪逐渐被清除,被痹阻的关节气血得到畅通,“通而不痛”所以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得到改善,关节功能得到恢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痊愈,大部分患者能恢复基本的工作生活。3.4痛风需要综合治疗。痛风的产生与发作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坚持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避免寒冷潮湿劳累等诱因,急性发作时关节要适当休息,才能更快控制发作,预防复发。本研究为四妙散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临床依据,有助于推广纯中医中药治疗痛风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