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电动汽车市场规模迅猛发展。然而,当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80%时,将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适用标准,预计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将进入大量回收阶段。虽然退役动力电池无法满足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性能要求,但仍可在储能领域发挥作用。同时,储能电池的高成本也制约着我国电池储能行业的推广应用,因此,将低成本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储能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和经济性评估进行了如下研究内容:首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现状。从国内外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现状来看,短期阶段,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在家庭储能、分布式发电、微网等中小型的储能应用领域,会有良好的发展潜力;长期阶段,如果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商业链得以完善,在大型和超大型的商业储能和电网级储能市场,梯次利用也会有广阔的前景。其次,针对梯次储能电池的寿命与购买成本进行分析。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应用、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应用于储能等各个生命阶段所涉及的过程与成本。基于雨流计数法,对梯次电池等效循环寿命进行了估计。基于梯次电池容量保持率与循环寿命的关系曲线,对梯次电池日历寿命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以梯次电池储能系统所能产生的使用价值为依据,提出了梯次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估算方法。为后续章节中梯次电池在不同储能应用场景下的优化规划与经济性评估奠定了基础。然后,针对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动汽车充电站、商业园区微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等特定储能应用场景下的优化规划和经济性评估进行建模。分别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出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配置梯次电池储能的经济性和购买成本上限。本章的建模仿真、算例分析及结论对梯次电池储能的工程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最后,结合前文的研究成果,利用MATLAB GUI图形界面开发了梯次电池储能系统优化规划及经济性评估软件,并将其编译为独立可执行文件。本论文的研究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储能系统的优化规划及经济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