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重构视野下的荀子认识论思想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战国后期赵国猗氏人,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荀子思想,以往学者们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人性论、天人观或礼乐制度等方面,对荀子认识论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以礼乐重构为视角探讨荀子认识论思想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荀子的认识论思想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儒学的发展以及政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纵观《荀子》一书,“礼”的观念贯穿始终。荀子的认识论思想作为荀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礼”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探讨礼乐重构视野下的荀子认识论思想,首先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对荀子认识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做一个简单的勾勒,从而对荀子认识论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基本脉络有一更深层次的把握,继而系统分析荀子认识论思想与礼乐重构之间的渊源。在此基础上,从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入手,进一步探讨了荀子认识论思想与礼乐重构的基本主题的契合,并系统论述了荀子认识论思想中的“解蔽”和“正名”与礼乐重构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对荀子的认识论思想做出评价,分析荀子认识论思想的意义、当代价值以及局限性。以礼乐重构为视角分析荀子的认识论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中国哲学独特的致知之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荀子认识论思想的理解。此外,荀子的认识论思想不仅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当代人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等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这些文化遗产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被人们遗忘,处境堪忧。同时这种言传身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有一定难度,对于这种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是时代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非遗”类题材纪录片创作立足传统文化,结合时代传播特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播效果。伴随着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以此为基础的纪录片创作逐渐增多,如央视的《故宫》、《传承》,地方卫视的
学位
新时期以来,诗意电影以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在中国影坛乃至世界影坛广受瞩目,并在国际赛事中屡获大奖。以张艺谋的《红高粱》,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等优秀的作品为代表,诗意电影人以其独特的叙事形态、细腻的人文视角、纪实的美学风格,拓宽了中国电影的审美空间,形成了独具中国气质的诗意电影文化。本文将以剧情片《早春》为例,通过对视听语言表达手段的分析,解析从镜头到声音、从布景到光影、从叙事手法到影片结构、从台词文
学位
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视像文化的大潮涌起,快节奏成为生活常态,人类正大步流星地踏入信息交互频繁、传播样态多元、内容生产门槛走低的融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三网融合敦促了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的普及迭代,也重构了视听媒介消费的生产机制。而作为承载视听语言的影像艺术样式——纪录片,势必时移世易地思考全新的叙事策略,来迎合互动性、主体性、平民化、碎片化等新语境标签的泛化趋势,从而在建构媒介竞争新景观中占领一席之
学位
针对当前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的建模技术存在设备内部参数理想化和系统耦合单一化的不足,无法满足数字孪生技术对设备虚拟模型的要求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方法。首先,依据实体样机参数,构建2MW PMSG本体及电磁模型。之后为实现系统对PMSG的控制,基于联合仿真技术,利用数字孪生建
期刊
纪录片《苹果树下》是记录中国老年夫妻日常生活的纪录片,是对一对生活在乡下苹果园里老夫妻的真实记录,以苹果园为依托,取材于老两口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作品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下一对普普通通老人平凡而简单的生活。表达的主题正是通过记录老两口的日常生活,从而展现这对老夫妻之间几十年来相濡以沫的感情,以及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呈现一个传统中国式家庭里的美好爱情。在当下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快节奏的生活里
学位
现实主义题材剧情片真切反映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面对的多种议题提供有意义的表达和有价值的思考。其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的典型,经过视听语言的艺术加工,塑造出适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具有现实主义抱负的精神领袖。剧情片《春来》反映了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磨难时没有畏惧,而是以坚韧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去面对现实问题。创作者在故事层面力求还原生活真实,将剧中人物努力
学位
《庄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中的研究重点,历来备受关注,在思想史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思想意义。“情”是《庄子》哲学中的一部分,目前学界对《庄子》之“情”的关注并不多见,尤其是缺少庄子对情感态度的研究。因此,对《庄子》之“情”的探析有助于思考庄子对情感和生命的理解,理清庄子不为情累的根据。纵观《庄子》一书,可发现庄子并非“无情”,而是“有情”,甚至是“多情”之人。在庄子看来,鸟、木、鱼等万物皆是有情之物
学位
纪录片《湘瓷与湘绣》是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片中客观记录了湘瓷主人公易荣耀的制瓷技艺和湘绣绣娘们的精巧绣工。后期制作时重塑了影片结构,运用时空交织变换的结构安排,在表现湖南非遗项目的技巧和传承之外,更突显了对传统“男耕女织”社会分工的深刻思考,体现刚柔并置的湖湘文化情感。笔者结合毕业作品《湘瓷与湘绣》,从创作的前期策划、中期拍摄以及后期制作三个阶段,结合相关的理论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
学位
纪录片《宿》将镜头对准了广东省清远市一家名为“果然居”的乡村民宿,以纪实影像的方式讲述了民宿中各人物从远离家乡到重返家乡的故事,在纪录片中,人物建设家乡、守护家乡的画面令人动容,它不仅是乡村人物的自述,更展现了中国乡村发展的时代变迁。立足于对纪录片《宿》的创作实践过程,本文主要从叙事策略、叙事视角、视听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多元的叙事主题、平民化人物的选取、平行叙事结构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其叙
学位
约翰·罗默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重要学者之一,他选择使用逻辑分析和数学模型对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概念、命题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澄清”。纵观罗默的理论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理论研究有一个方向的转变,使他的研究由关注“剥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转移到关注“平等”的政治哲学上。罗默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经济领域,在此期间,他以剥削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区别于马克思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