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乃北宋一代名臣,历仕四朝而作的四百多篇奏议是其执政生涯的映射,承载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体特点。通过统计法和比较法梳理、分析版本收录情况,确立司马光奏议的文种,围绕语言结构和逻辑结构分析司马光奏议的格式体例。在文本内容上,抓住司马光奏议中最鲜明的两点倾向,一是制度上,重视礼而形成的“以礼治国”思想;二是人事上,重视人才而形成的“取人之法”思想。前者通过用礼来教育感化的礼教思想,用礼来惩恶扬善的礼治思想,用礼来施行礼制博弈,深刻剖析“礼”在治国理政上发挥的作用;后者在君臣共治的背景下,君主要做到“修心三德”和“治国三要”内外相结合,臣子的选拔和任用均坚持“德先于才”的原则,形成了系统的帝王之术和御臣之道的策略。在文体特点上,立足于奏议的实用性,以散体化突出为重点,把握司马光奏议中骈散融合的巧妙;表达策略上重视情与理的阐释,一方面论情感人,委婉言说,多方考虑多角度论证,另一方面论理有据,以小见大,善用语典和事典。司马光以儒家之道论奏议,彰显的道德人格在后代延续,反映了尊礼重教、追求和谐共生的观念,对当今的家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