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体电解质的金属锂电极循环性能的改进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锂具有已知金属中标准电极电位最负(-3.04 V vs. SHE)、密度极低(0.59g cm-3)、理论比容量最高(3860 mAh g-1)等突出优点,在用于高比能二次电池负极方面具有相当诱人的前景。但是金属锂在循环过程中极易形成锂枝晶,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刺穿隔膜,使得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内部短路,继而引起爆炸;同时枝晶断裂形成死锂,也会降低金属锂电池的容量,从而导致循环效率大幅降低。因此,抑制锂枝晶的形成与生长、提高SEI膜的稳定性成为金属锂电池研究的重要课题。锂枝晶问题的根源在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推进,逐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而采集频度的增强、数据量的急剧增长、以及数据类型的多样化,对数据处理和价值挖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电力大数据中,用户用电负荷数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它反映了用户真实的用电需求,值得对它进行深度挖掘,获取用户用电行为的重要知识,从而在配用电管理领域辅助实现决策支持。然而,用电负荷数据具有规模大、维度高、来源类型多、时效特征强、价值密度低等典型特征,且
学位
细胞色素P450酶(cyt P450s)主要催化代谢生命体中的异源性物质,包括大部分的药物和环境化学品。异源性物质被cyt P450s催化代谢后,生成的代谢产物带电荷,对细胞有一定的损伤,损伤的程度与cyt P450s的活性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对cyt P450s的研究意义重大。在生物体内研究cyt P450s受到环境干扰大、检测方法受限、个体差异性大等限制,人们在体外研究cyt P450s受到广
学位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系列含有金刚烷中心单元的新型盘状液晶(DLC),其四个桥头位置用不同数目(1-4)的3,4,5-三(十二烷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部分或完全修饰,并且详细研究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红外光谱(IR),紫外和可见光谱(UV-Vis),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盘状液晶的结构和液晶行
学位
本文以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为阳离子、以含镧系元素Sm、Eu、Tb、Dy的硝酸盐为阴离子合成四种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醚基稀土离子液体[MOEMIm][Ln(NO_3)_4](Ln=Sm,Eu,Tb,Dy),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阴阳离子电喷雾质谱分析方法对离子液体结构进行表征,确定所合成的产物为目标离子液体。采用标准加入法对离子液体[MOEMIm][Ln(NO_3)_4](Ln=S
学位
芳香烃和烯烃是有机化工中重要的基础原料和平台化合物,其生产长期高度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开发由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生产芳香烃和烯烃技术对于缓解石油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可以将生物质在单一反应器内一步转化为芳香烃、烯烃等高附加值产品。然而生物质种类繁多,不同组成成分与芳香烃、烯烃生产效率间的具体关系仍不够明晰。此外,在生物质原料、供氢体和转化工艺方面仍需要研究,进一步提高目标
学位
随着全球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持续增加,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探索新型能源载体、开发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构建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系统,已成为近年来全球的科研焦点。在众多的新能源中,氢能以其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以及无污染等优点脱颖而出,成为目前最具应用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若要实现氢能的应用推广,必须首先解决氢能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能源转换效率问题。目前,在电化学能源转换体系中,水电
学位
纸喷雾质谱法无需或只需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消耗试剂少,分析速度快,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学、中药材的分析。为解决同系物内标法由于离子抑制效应严重制约纸喷雾质谱进行准确定量的问题,有必要探索和建立氘代标准品作为内标物的纸喷雾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本论文围绕芳香酸的纸喷雾质谱定量分析这一科学问题,在H/D交换催化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质谱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氘代芳香酸的均相和多相催化制备技术,
学位
外磁场引起材料介电常数的变化称为磁介电效应。由于在磁场传感器、磁电存储器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介电效应在实验上和理论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在各种单相铁氧体及磁电复合材料中均发现有磁介电效应,但从研究深入性的角度出发,在磁介电效应的研究中仍有三个问题有待解决:1)制备磁电性能优异的多铁性复合材料,即具有较大压电系数的铁电相、较大磁致伸缩系数的铁磁相及它们之间较好的弹性耦合;2)给出完整
学位
近年来微电网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受到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在微电网内集成应用,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同时实现电动汽车的低碳环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主要研究微电网内电动汽车储能的优化控制,在微电网协调控制和能量管理层面对具体的应用场景提出储能优化控制策略,以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性能。另外对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相关技术进行了研
学位
风能和天然气均是储量丰富、安全清洁的绿色能源,对于缓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风力发电和天然气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和电网形态正在发生变革。未来电网中,风能和天然气将逐渐替代煤炭成为电网电源结构中的重要能源,并且电力网络与天然气网络将呈现紧密耦合的形态。因此,分析和研究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和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特性,对保障未来新形态能源网络的